论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的时空呈现和美学
技术论坛
发表于 主页 > 技术论坛
理论探索
DOI: 10.1335 l/址网换替.2017.01.013
论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象"的
时空呈现和美学特征
以《西湖》、《江南》为例
李维
纪录片本土化的发展推动 了纪录片对人文主题的关注,同 时也增加了纪录片对地域文化 和所蕴含的美学内核的关注。作 为纪录片的门类之一,人文纪录 片既有影视艺术的共同特证,也 有其专属美学价值,它以蒙太奇 的方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 文化和传统进行重构,形成对历 史和文化的影视化呈现,对受众 历史观的形成和中国文化的传 承都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人 文纪录片的创作方式逐渐由政 治宣教向文化传播转变,越来越 重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 美价值,因此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纪录片创作更需要依托于中国 的传统文化,在未来走向中更需 要抓紧中华文化的脉络。同时 "在’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 的视域中,人文纪录片的创作者 是'一个巨大的两重性过程的目 击者和参与者,这个过程包含了 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和普遍主义 的特殊化二者的互相渗透①, 所以具有本土文化美学特征的 纪录片成为“全球化”中最具竞 争力的文化产品成为可以预知 的趋势:一方面,中国作为创作 的主题得到世界纪录片界的关 注,如美国探索频道就将创作的 视角大量投向中国,带动了美国 纪录片拍摄的“中国热”;另一方 面,中国纪录片也以各种方式走 出中华文化圈,如纪录片《故宫》
从策划一开始就受到了外国媒 体的热捧,国际版的独家发行权 也在成品之前为美国国家地理 频道所采购。因此,一个民族最 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不能仅仅 停解在对民族自身的思考,而是 应该放置在全球化的视野中.通 过人文纪录片的创作,思考中国 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思 考在当代中国文化重建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的人文纪录片创作随 着纪录片产业化和国家文化战 略的推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一 而,人文纪录片在量和质上都有 飞跃式的发展,《故宫》、《舌尖上 的中国》、《新丝绸之路》、《京 剧》、《春晚》等都成为脍炙人口 的精品力作。如今越来越多的影 视作品开始关注地域文化的独 特美学价值,并在地域文化的基 础上传播各自的作品理念。以浙 江卫视拍摄的十集纪录片《西 湖》和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十集纪 录片《江南》为代表的江南主题 人文纪录片,着眼地域文化的个 性,通过整理地域文化的历史和 文化脉络,最终呈现出江南文化 的独特美学价值。从艺术创作的 角度而言,差异化的创作主体通 过差异化的创作形式,根据现实 情况、文化观念和文化个性,会 赋以“江南意象”不同的构建方 式。在这一过程中,影视艺术依 托自身的特点,以具有独特审美
特性的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作 为最具符号性的代表,通过声画 合一、镜头叙事、时空浓缩等手 段对“江南意象”完成了构建。
一、人文纪录片通过挖掘 '‘江南意象”的文化内涵,呈现出 “江南意象”的深度空间。这是 影视叙事美学在人文纪录片创 作实践中的直观体现,也是江南 题材人文纪录片的美学价值之 所在。
(一)人文纪录片通过捕捉 江南符号与生俱来的“诗意审 美”特性,呈现江南物象独特的 美学价值"
从“景”到“情”的变迁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留有诸多印迹,王 国维先生说:“口然中之物.相互 关系,相互限制……故虽写实 家,亦理想家也。”②,而在影视 艺术中,这样的“情”、“景”交融 的表现更为多样。作为文化符号 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影视艺 术的基本手段是首先构建一个 影像空间,在这一影像空间中, 中国传统美学关注的意象和意 境得以升华,并形成具有独特特 征的美学观江南的美没有明确 的描述.每一位品评人都有各自 的理解,纪录片《西湖》对作为江 南文化核心符号的“西湖”有这 样的比拟,西湖是“沧海桑田”、 “户盈罗绮”、“东南佛国”、“唐诗 宋词”、“勾栏瓦舍”、“壮怀激 烈”,通过与这几组词汇的比较
江南景物中的雪、水、桥、花
和象征,诠释出西湖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价值。同样通过这些比拟 可以看出,作为江南符号的“西 湖”并不可能用一个词汇完全概 括,不同的人、不同的艺术形式 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 果,正印了那一句“淡妆浓抹总 相宜”。
以在“江南意象”的表现中, 附着着江南文化内核、具有江南 文化符号意义的物象“雪”为例 分析。雪对于江南来说是稀缺 的,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符号意义 的.许多影视作品均表现过江南 雪,比如影片《祝福》就用一场大 雪营造了凄凉的意境,但在更多 的影视作品中,江南雪展现的是 一种唯美的意象:不但能荡涤尘 埃,还能陶冶情操,意味着洁净、 浪漫、永恒、宁静的诗意情怀,其 “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也凸显江 南文化中的细腻和柔情。纪录片 《西湖》第四集“湖山晴雨”记录 了难得一见的西湖大雪的场景, 无论是断桥残雪还是雪中红梅, 通过影像的记录,呈现出作为文 化符号的江南雪独冇的纯净和 柔美。
此外具有符号意义.包含有 丰富文化意蕴的江南符号还有 许多,“水”、“桥”、“花”、“轻罗小
扇”、“杏花春雨”、“粉墙瓦黛”、 “幽深巷井”等都具有不同的审美 意义和文化意蕴,所表现的审美 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是多元的。而 正是这些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江 南景物构建成了一个时空的场 景,在时空的场景中展开的是情 绪化的表达和渲染,这也正是人 文纪录片展开叙事的诗意基础。
(二)人文纪录片创作通过 聚焦“江南意象”蕴含的运动之 美,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的“美” 的转变。
口然景物和人一样都存在 “真感情”,因此在运动过程中都 能呈现出一种运动美,这种美与 人的“生命美”异曲同工,宗白华
先生就曾在《美学散步》中发出 “美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缘发构 成域,一种心灵境域与人生境 域”③的感慨。运动美包含许多 方面,既有在自然景物成长和移 动中呈现的,也有在时空变幻中 产生的,而在江南依水而生的文 化中,基于水而产生的光影变 幻,产生了与其他地域文化的美 学特征的天然区别
这样的文化意涵具有几方 面的特点,首先是一种灵动与柔 美:纪录片《江南》有这样的一段 影像:光晕染上西湖,湖水的色 彩在不断发生变化,波浪的运动 带动了光影的运动,让西湖似乎 拥有了生命,成为一位冷峻而又 娇烧的女性。这里呈现的是一种 生命的活力,赋予了西湖更多的 动感,从而营造出飘忽变幻的意 境,这样的意境与江南文化灵 动、柔美的特质是一致的。
其次江南符号的运动之美 体现的是一种诗性与雅致:无论 是“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清风冷 月,还是“三生石上旧精魂”的断 桥残梦;无论是苏州街巷冋荡的 桂花酒酿的叫卖声,还是西溪湿 地池塘蛙鼓的此起彼伏;无论是 夕阳西下时夜唱苏小小的说书 艺人,还是昆曲中那一段“良辰
理论探索
美景奈何天”。时空不停变幻中, 江南的美成为了一种有声、有色 的呈现,而这一切都因为影视艺 术的表现而愈发精彩。
再次,在时空变幻中,江南 符号呈现的运动之美具有多元 性:时空变幻呈现的美不仅表现 为四季的变幻和光影的运动,它 不会拘泥于一桃一柳的固定模 式.而是根据季节、吋间、天气、晨 昏,甚至生活在江南环境中人的 变化而变化。在江南意境中,江南 山水的一花一树都会随着人们的 感受在时间变化中产生差异,这 种差异基于运动的生命之美,而 这样的美通过影视艺术这种动 态表现形式更能充分展示。
其实江南符号所体现的不 仅是运动美,在运动美之上更能 演变为生命美,从而凸显生命的 真实意义。这种意识是物的人化 的结果,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 所承载的,也体现了江南文化的 真实内核,即对生命的尊重、包 容、理解。在许多的艺术作品中, 创作者在对江南景物的描述中 加入大量的自我意识,从而将 “物”与“人”视为完全平等的生 命体,而在这些艺术形式呈现的 美学思考中,这种生命的平等理 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从而让受 众更能感受到蕴含在物体运动 中的生命之美。
(三)“江南意象”中的“天人 合一”是人文纪录片最终所要呈 现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中 对“天人合一”的空间美学有着 深入的认知,其美学准则之一就 是“道法自然”,江南语境中的诗 意美更是普遍呈现在艺术手法 打造的人文空间内:当意境随着 生活融入江南111水,人们对江南 山水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而 在江南文化的内核中,山水与人
濒q
纪录片《江南》中的船家与水道
融为一体的审美取向变得更加 明确和自觉,因而在许多艺术作 品中,呈现岀的都是一派“和谐 共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江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古 典美的典型代表之一,体现的是 一种诗意生活,是一幅“闻歌始 觉有人来”的诗性意境图,作为 现代艺术作品呈现出的人与景 的完美合一,它将古典江南的文 化精神带入到现代世界中来。 “芙蓉如面柳如眉”之类的诗词 作品正是将人与物、物与景、景 与情融合为一体,达到“天人合 —"的最咼境界。
同样,人在江南文化的体系 中与景是相融的.江南人的气质 多赋予“景”的个性,如水如风如 雾,这与人的生存环境是息息相 关的。自然因人而生动.人在江 南文化中更是意象发现者的角 色,在许多影视艺术作品中,对 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的捕捉,让 作品充满意味,而这一意味的源 泉来自于江南文化中“人”的地 位和作用。
纪录片《江南》有一段船夫 演绎民歌的情境,两个本没有联 系的物象'民歌”、“水”通过船夫 进行了连结,营造了江南飘逸、 自由的意境,人的因素在意境的 营造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江南文化的内核中.“人” 的因素居于重要的地位,在许多 艺术作品构建“江南意象”时,都 会将同属于江南的多个物象联
系起来,而串联其间的一定是 “人”,“人”是江南物象得以赋予 生命的主因,也正是有了“人”的 存在,才让这些静止的物象生动 了起来.而最终的意义全都呈现 在“天人合一”这个意境上。
二、人文纪录片中“江南意 象"的表现手法是多元的,既需 要有理性的思考,又需要有感 性的认知。人文纪录片所呈现 的叙事美学价值通过富有才情 和理智的创作实践,真正地得以 体现。
(一)对“江南意象”的表现 方式,基于创作者对影视美学原 理的充分把握和创作过程中诗 性思维的逻辑演绎
影视艺术的创作手法是通 过“声画合一”的方式来进行时 空呈现,对人文纪录片来说,这 种呈现方式基于对主题的解构, 因此江南主题的人文纪录片采 用何种影视艺术创作手法对江 南文化进行阐释,并对“江南意 象”加以构建,必须首先用带有江 南特质的诗性思维来解构,这是 由江南文化的诗意性决定的。确 定了创作的出发点.才能更好地 选择艺术表现的手法,才能制定 出行之有效的逻辑演绎的方式。
对“江南意象”的构建来说, 演绎方式的基础是富含江南精 神的,也是基于“诗性思维”而触 发的。首先何为“诗性思维”.北 方话语的审美本质是伦理美学, “道”、“法”、“礼”是永恒的核心,
因此在表现北方美学价值的影 视作品中,宏大的叙事和严谨的 构架最为常见。而江南话语在审 美气质上是一种纯粹之美,如诗 一般的自然、纯朴、随意,因此影 视艺术在表现“江南意象”时,往 往侧重于细节,采用缓缓而来、 层层渲染的方式。
在人文纪录片的创作中,诗 性思维的逻辑演绎通常使用的 方式就是通过大量意象性镜头 的组接进行“情境构建”。止如王 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纪录片《江南》就使用了以下一 组镜头:随风摇荡的柳枝、开满 田野的油菜花、麦浪在微风吹拂 下轻轻摇曳、彩蝶在花中飞舞、 嫩绿的桑叶在阳光下闪露着光 芒。如同小津安二郎的空镜头, 不仅介绍了江南的空间景物,更 多表现了对江南的主观感受,不 仅营造了舒缓的节奏,也传达出 强烈的诗意以及对江南春天之 美、田园之美的赞叹。
除了“情境构建”外,“讲故 事”也是人文纪录片进行逻辑演 绎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内容的完
纪录片《江南》和《西湖》分别构建的意象情境
纪录片《西湖》中的“故事”
(左:《白蛇传》的故事右:李叔同的故事)
整传达呈现出故事中蕴含的真 实情感。纪录片《西湖》运用大量 戏文、照片以及当代人的演绎展 现出一段段缠绵的爱情故事,如 西湖边媚舞霓裳的杨玉环、一缕 孤魂的李慧娘、十八相送的祝英 台,都是对江南文化中那份独特 而具有地域性的人生情感的解 读。在每一段戏文故事后,作者 都要通过情绪的表露来阐释蕴 含其中的人文意象,如通过“神话 背后是对爱情的期许”来表达对 《白蛇传》的感悟等,这样的表达 方式基于诗意化的创作基础,在 江南符号的解构中支撑起对美 的表现「这样的逻辑演绎方式通 过动态的故事来激活静态的景 观,使静态的景物具有生命感, 让“江南意象”跃然于屏幕之上。
(二)人文纪录片中的文本 架构根植于对诗意主题的多元 表达。
纪录片《江南》和《西湖》的 文本架构和叙事方式有两个创 新之处:一是在题材和线索的把 握上,并没有拘泥于程式化的叙 事模式.相反体现了结构的多样
性,不执迷于情节,反而通过内 在逻辑性,自然而生动地展开叙 事,同时对细枝末节的描述并没 有苛求,而通过营造一个个想象 空间,让叙事层次清晰.环环相 扣;二是从叙事手法的角度而言, 纪录片《江南》和《西湖》并没有沿 袭国际流行的纪实手法.而是尝 试通过“本质真实”展开叙事的过 程,这种叙事方式最明显的特点 就是“音配画”,努力将诗化的影 像再现与纪实风格相结合。
在文本的架构上,纪录片 《西湖》始终在寻找着一个个关 联,比如西湖与历史、与文化、与 艺术、与宗教、与环境的关联,各 对关联都蕴含着不同的美学意 义,而这些美学意义综合起来, 就是“江南意象”的一个总结。纪 录片《江南》则直接以符号的串 联作为行文的脉络.将一个个具 有关联的符号进行组合。
在文本的视角上,纪录片 《江南》以第一人称出场,让观众 随着“我”的脚步去认知江南、感 悟江南、品味江南,听“我”讲述 江南的故事,这样的创作方式更 具亲和力,因为许多情感是蕴含 在个人对景物理解中的,是发自 内心的独门.也是蕴含在故事当 中的,这样的文本架构的最终冃 的是增加记录作品人文味道。纪 录片《西湖》的开篇则从国医的 汤药文化圈开始,这注定了作品 具有与众不同的创作思路.这样 的定位将全片的立意提升到一 个颇具新意的髙度「
在文本的布局上,纪录片 《西湖》共分十个篇章,擢取了有 关西湖的I•个方面作为叙述对 象,这十个方而环环相扣、层层 递进,从开始呈现自然的“西湖 云水”到第二集的“临安的记 忆”,直到第十集“天堂”,逐层递 进地实现了从自然到人文的过
理论探索
分集主題 标识符弓 “辽武“意逍
第一樂烤水一方 剧庄、同生、鸟續 从补実无华郵超,七丘偌・弓终 实说良朴!□亘的转换’
敬泯三绝(民居、 牌坊、同堂) 蕴含亍尺任生活申的纯浄、坦 然,对传统本讯的莖视与回•烂.
半一竺'、二云弋 苏州街巷、国林 苏州域 精巧、纯英的城市凤格与述筑 恵路,慝现江点文化詛内秀亍心=
第四集= 杭州西滾、杭用故事 水入一免、入人台一,人立世 景帀生•景观因人而动°
一 m二力青匚 黄山、敝至宣瞬笔、 九华山 世俗与超瓠文化与自然在江 南文化理念中的和駐今.
気六負;民旬故爭 氏版t、木越、口.•绣 江南伶统技艺依现的晨纯疋、 朴素的存在感-
节场、许卑 昆白、越剧 遐「江商垂通生活的艺术.显 现出江雨文化的宪清特贞.
书法绘耳兰词、唐寅与 郑板侨、扬州八脊 入旺与出!I能艺术家•心中的纠 結.体茨江齊丈化的i寺性空质,
鎬九集《浆声灯影 奁淮河、夫子庙和 贡醍、潭扬菜 尺花音•月的畝事牙是“景江竜” 的人文体现.
第十黨用花夕拾 龙井茶、老绍兴 乌麗船、大一阁 江南文化旳悠长回味印丰旱代 涵.史杂&毎-个人文传猊中
渡,实现了“江南意象”的提升, 纪录片《江南》则讲述了十个具 有江南意味的人文故事,“在水 一方”讲述的是古镇传说.“水源 木本”讲述的是文化传承,“莲叶 I LI |£ ”讲述的是西湖故事,“浆声 灯影”讲述的是秦淮风情,与《西 湖》不同的是,这卜个段落是平 行式的,作品通过虚实、轻重、古 今等差别化的内容布局.不但增 加了节奏感,也让叙事更从容。
(三)丰富的镜头语言和充 分地画面表达,最终完成了对 “江南意象”的意境营造
影视艺术讲求“声画合一”, 影像在意象构建和意境营造的 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样 在人文纪录片中影像的写意化
纪录片《西湖》文本结构示意图
受到极大的重视,而且作为人文 纪录片的特征与以记录生活为 主的纪实纪录片有本质的区别。 在人文纪录片对“江南意象”的 构建中,影像的风格与文本的风 格是相辅相成的,婉约风格的人
文纪录片需要有效保持各个景 物的独立性,所有的镜头设计都 必须围绕江南的美丽、风雅和感 伤这些特质展开。
在艺术创作中人文纪录片 使用多种风格的影像:现实的、 过往的和虚构的艺术影像,这些 影像组成丰富的画而语言。第 一,“现实的”如人、景、物这一类 影像的表现,在影像呈现上注重 的是丰富和精致,注重对西湖本 来面貌的真实呈现,保证人文纪 录片的纪实性基础。纪录片《西 湖》从近景、中景、远景尽善尽美 地展现了西湖的美,这就是人文 纪录片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在 对“江南意象”的构建中,不仅有 低角度的仰拍试图突出桀鹫与 挺拔,也有从高角度的大俯拍所 要传达的雄伟和辽阔,更有以平 视角度所要传达的秀丽和平和. 多角度呈现并通过剪辑手段进 行组接,使观众可以全方位地感 受“江南意象”。
第二,“过往的”影像讲求 “高清”效果,这个“高清”并非现 代技术意义上的“高清”.而是对 历史的真实呈现。因为历史影像 资料的运用能为作品增加浑厚 的历史积淀,让“江南意象”的表 达更具时空融合的特点。纪录片 《西湖》找到几组历史影像:1929 年在西湖首次空中拍摄的航拍 图像、走进岳王庙的清朝长辫子 男人、蒋介石夫妇在岳飞墓前凭 吊、康有为迎娶的西湖船家女讲 故事,这些影像重现了历史不同
纪录片《西湖》中西湖的近景、中景、远景画而
纪录片《西湖》中仰拍的荷花和俯拍的西湖
纪录片《西湖》中使用的资料影像
(左上:1929年第一幅航拍的西湖全景右上:清朝的岳庙影像
左下:20世纪30年代的西湖影像右下:20世纪50年代的西湖影像)
时期的江南风情,让这种纯粹的 真实在“江南意象”的构建中显 得意义重要。
第三,“虚构的”艺术影像由 情景再现和动画效果构成,这部 分影像是对前两者的弥补.以避 免“无画面解说”带来的表意上 的缺失,这种视觉的呈现是新颖 的、鲜活的、前卫的。纪录片《西 湖》通过影像的重现.观众看见 了万人疏浚西湖、宋室南迁等重 现的历史情境,尽管这些画面与 历史的真实有着极大的区别,但 是在意象的构建上却和原始的 影像没冇太大的不同。三种影像 的交替呈现.将现实的江南场 景、过往的江南历史、想象中的 江南梦境融为一休,从而实现 “江南意象”的构建。
为了达到写意的创作效果, 对光线影调的不同处理方法也 会提升作品的美学意蕴.如通过
纪录片《西湖》中的“情景再现”
(左:万人疏浚西湖 右:南宋的临安街市)
纪录片《西湖》中画面的虚实变幻和光影设计
光线与影调对物象的质感呈现 实现影视艺术传播过程中所需 要追求的表达效果,利用线条、 色彩、形态等要素呈现美感等, 都会为诠释物象提供最好的捷 径。同时在色彩构成设汁上,通 过色彩的表意功能参与作品的 叙事,深化视觉形式背后的主 题,也是构建意象的好办法,如 纪录片《西湖》的色彩体系是湖 蓝色的,就是希望通过色彩的处 理,让观众产生一种清宁、静谧 的审美感觉和对西湖柔情、淡雅 的诗意联想。
三、在人文纪录片中,“江南 意象”影像表达的美学价值和文 化韵味需要通过真实呈现与诗 意渲染来实现,这取决于创作 者对于叙事美学的实践探索和 对“江南意象”文化特质的充分 提炼。
(一)故事化叙事蕴含了人 文纪录片在“江南意象”呈现出
■ ■ -M-E
<理论探索
的叙事美学的基本特征;
“江南意象”所蕴含的美是 多重的,在浅近中却显深邃,在 闲适外却乂激烈,秀逸却不失阳 刚,空灵却不乏豪迈,既婉约又 有力量,既散淡却又具冲突,虽 是世俗仍旧气韵雅致,这种对比 的美学意义,通过影视表达完成 了美学价值的呈现。如纪录片 《江南》通过对苏州小镇“世事” 与“美丽”的对比,以城市生活中 “世事”的“纷繁复杂”与江南小 镇“随意”、“舒适”的“美好生活” 形成一种反差,突显江南意境中 的返朴归真。而在叙事方式上, 纪录片《西湖》从柳永的《雨霖 铃》开始,将柳树作为切入点,展 现了 一幅具有典型意义的江南 意境图,实现了“景”与“情”的相 互交融:先是将柳树比拟为信 使.串起苏小小故事的缠绵怔:恻 和梁祝传说的爱恨绵长,之后作 者借柳树抒情,表达对生命意义 的理解,通过层层递进,赋予景 以深厚情感,让观众看到画而中 的柳树就仿佛看见了作者心底 如待亲友般的挚爱从柳永到苏 小小,这是一种回望,在艺术创 作中,回忆不仅是心理活动的方 式,更是唤起艺术创作者感受世 间美好的手段,艺术创作者沉入 对江南山水的依恋,并通过影像 呈现将这种审美体验表露。
在叙事方式上,故事化叙事 作为人文纪录片的有效陈述方 式,可以从叙事美学和接受美学
 
纪录片《江南》中徐霞客与黄山对话的画面
的双重层而来考量,如纪录片 《江南》展现黄山这一主题时,没 有落入俗套带观众游览黄山,而 是别出心裁地讲述一个人与黄 山的故事,他就是徐霞客。创作 者设讣了一段徐霞客与石头的 对问对答,这在纯纪实的纪录片 作品看似不可思议,完全属于臆 造的范围。但在这一作品中,这 样的方式却极大地营造了一种 虚拟的氛围,展现出黄山与众不 同的美。直到徐霞客最后这一段 对话进行的精到总结,“登黄山 则天下无山”,大美黃山的意境 诠释无疑。作者从虚拟的徐霞客 与石头的对话,转到历史人物与 黄山的交集.这样的叙事方式构 建了黄山的大美意象,提升了作 品的感染力。
在叙事节奏上,故事化叙事 讲求对节奏的把握,在众多的艺 术表现中,江南的节奏是舒缓 的,甚至在一个短暂的阶段,看 不岀它的运动,但这却又是一种 和谐的节奏,当这种节奏从一种 静谧转变为另一种的静谧时,爆 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影视艺术 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在一个较短 的时间内,在同一个空间中对较 长时段的图像进行整理和浓缩, 这种蒙太奇式的表现方式,能更 好地展示美学价值,对受众来说 更是一次精彩的美学体验,归根 结底,影视艺术是动态的.必然 更多地表现物象的运动,让这种 运动浓缩在一个较短的展现平
台上,通过艺术创造,让江南的 节奏呈现岀影像美学特有的现 代性。
(二)对“江南意象”中文化 符号的诗意化解读,完成了中国 传统美学在艺术创作中的诗意 渲染和价值体现。
写意性是中国传统美学的 重要精神,“这种艺术精神重神 轻形.求神似而非形似,力求虚 实相生甚至化实为虚,重扌『情而 轻叙事,重表现而轻再现.重主 观性、情感性”。在艺术创作中, 化物象为意象会赋予物象更多 的美学价值.文学艺术将物象更 多地以解读、阐释、呈现的手段, 以“意象”的方式存在于读者头脑 中;而影视艺术则以二维方式将 物象直接呈现于平而空间,这可 以理解为对虚拟'意象'的破灭. 但从艺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来 看,其实是想象方式的转变,它所 呈现的“意象”并没有随景物的 现实化而改变,相反在虚实相生 的状态下.这种“意象'凸显了。
视听元素营造的江南影像 空间具有更多的意象美,而意象 美基于具有符号意义的客观物 象而产生,对于符号细致入微的 描述,LI的止是还符号以本来的 面貌,从而展现蕴含在其中的文 化内核.受众在接收符号和解读 符号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是最 小的,也能保证意象传达的准确 度。纪录片《江南》、《西湖》的创 作者将自我的内在之意诉诸于 外在之象,例如通过芭蕉、夜船、 梅子、笛子、春雨、小桥等等符号 的呈现,构建了各口不同的意 象,从而营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江 南意境。这样的江南意境是如梦 如幻、温婉闲适的.也是具有诗 意的:影视艺术的的诗意营造, 借助的是影视创作手段所承载 的多元化表现方式,而构建意象
纪录片《江南》中具有符号意义的江南物象 (左上为徽州牌坊,右上为苏州石桥, 左下为昆曲装扮,右下为宋版线装书)
的基础就是具有符号特质的自 然风物:通过视听手段的综合运 用,将各自的特点和构建的意象 让观众一目了然,所有的一切意 象又营造了一个具有典型代表 性的江南意境,这样的意境是远 离尘世的理想化空间,是具有归 宿感的人间幻象。
通过符号“水”的呈现对诗 意渲染的意义进行解读:娴静女 子依水而居,泛舟眷侣与水同 行,行船艄公靠水而生。不同人 物在江南都会与水发生不可分 离的联系。而在“水”这一物象中 蕴含的江南意象和诸多“水”意 象结合所营造的江南意境,则凸 显江南文化内核和美学价值,如 纪录片《西湖》这样构建“水”的 意象,“风定无波、静水平流…… 代表着婉约主体,呈现出温和的 风貌"”在纪录片中,通过解说和 画而,西湖的水呈现出的是一种 温和柔顺的意象,这种影视艺术 手段呈现出的“江南意象”和其 他艺术手段所呈现的是一致的。 与水相似.具有符号化意义的,
林、街巷、小桥、古村、古琴、昆 Illi、评弹、刺绣、旗袍、吴歌等等, 这些符号都是江南主题纪录片 中的常客,所表现的都是如同 “杏花春雨江南”一样的意境。
因此纪录片作品对“江南意 象”其实不需要做岀任何结论性 的概述.相反通过全开放式的还 原.让观众自行感受并品味江南 的意象,这正是诗性思维的一种 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诗性 思维起到了还原理想的效果,而 丰富的想象力和原始的实证性
在作品中的结合,解决了内容构 成和主题表述方面的逻辑关系. 也完成了对“江南意象”的诠释。
(三)对文化特质的提炼和 呈现,实现了影像表达对文化滞 留从抽象到具象的价值转化。
影视艺术尤其是人文纪录 片的创作时常在重复抽象与具 象的转化,这也是丈化内涵从隐 藏式滞留到暴露式呈现的过程。 而具有符号意义的景物,则通过 影视艺术的多元化手段,在具象 与抽象的转化中.将江南符号的 诗情画意尽情呈现。文化滞留是 指存在于物件中的文化内涵,无 论是时间的流逝还是文化的冲 击,都不能改变其中的文化意蕴, 这是物象的文化特质所承载的o
文化滞留是历史的产物,是 物象的本质属性,虽然不同的艺 术门类通过各具个性的艺术手 段对文化内涵进行解读,传达出 具有多样性的文化表现,但是附 着在物象屮的文化意蕴却是相 通的。因此,对具有符号意义的 文化滞留进行解读和表现.会对 “江南意象”的构建起到正面引 导作用。因为“江南意象”更多是 在“物”上的滞留,也决定了在影 视表现上“物”的重要性,因此记 录片《江南》中传统生活方式、古
附着着江南意蕴的物象还有园
纪录片《西湖》中的水天一色
理论探索
雅的建筑、原始的风光等符号成 为了全片的主角。
当然文化滞留不仅体现在 客观物件上,人名、地名、物名也 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纪 录片《西湖》第一集“西湖云水” 讲述了在古时钱塘江的“钱”字 与“泉”字是相通的.因此西湖又 称“钱塘湖”既寓意泉水众多,乂 寓意经济富庶。因此名字是具象 与抽象相互转化的产物,它既代 表了物件的本真面貌,又是人对 于这一物件的理解和闸释,通过 对名字演变的解读,同样可以构 建岀"江南意象",进而营造属于 江南的独特意境。
“江南意象”不仅停留在物 象上,也停留在口 口相传的诗词 歌赋中.而这些活的风情,尤其 是存在于市井中的歌谣民曲更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纪录 片《西湖》中表现了杭州市井一 首口 口相传的民间歌谣,十分精 彩:“武林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 丝篮儿……”正是这首歌谣的存 在,让南宋杭州城的面貌跃然屏 幕,也表现出了其中世俗化的意 象特征。文化不仅仅停留在现实 的物象中,物象中的文化滞留相 对而言是具象的,但是在诸如诗 词歌赋中的文化滞留虽然抽象, 但是同样具有表情达意功能,而 且更具市井和民俗的意味。
通过讲故事对“江南意象” 进行捉炼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 意义,比如纪录片《西湖》讲述了 关于“宋嫂鱼羹”的来由,这个故
纪录片《西湖》中对“钱”字和“杭”字故事的表现
事所要表现的并非宋嫂的手艺 或当时的临安风物,而是表现宋 高宗为代表的南渡群体的故国 之思,进而展现南宋偏安江南的 国家心态。相同的方式还存在于 对南宋官窑的描述,纪录片《西 湖》讲述了一个在临安开掘新窑 的故事,展现的依旧是对旧时故 国的怀恋。还有对“楼外楼”酒楼 的无奈之思.作者不仅选用了林 升的诗句,还专门拍摄了楼外楼 的画面,就是想表达人们对临安 时代的怀念,呈现给观众有关杭 州活的记忆,这种记忆留存在古 人的世界中,也留存在当代观众 的解读里。
人文纪录片作为历史文化 记录和传承的载体,通过对历史 文化的影视化呈现,引导观众形 成历史观、价值观,同时以艺术 化的手段延续和创新中华文化 的传承,让文化有更强的生命 力。人文纪录片对“江南意象”的 构建建立在对具有江南文化特 质符号的发掘、审视、解读、认知 和再现上,是对地域文化内核的 艺术化表达,而人文纪录片在 “江南意象”的构建中.充分贯彻 了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对意象的 认知,让意象表达更具建构性、 深度性和交流性。
参考文献:
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法]马尔赛•马尔丹:《电 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1992:1.
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 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社,2001:26.
[法]雅克.拉康、让.鲍德里 亚等:《视觉文化的奇观》,吴琼 编[M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64,2005.
侯宏虹、黄庆:《人文纪录 片的文化意向——〈江南〉、〈徽 州〉、〈徽商〉的审美特征》[JJ.《电 视研究),2007(7):72-73.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 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2006.
伊尔.赵蒂璋:《中国人文 纪录片发展之路——访中央电 视台副台长高峰》,《电视研究》 [J].2006( 10).
陈旭光:《文化的踪迹 影像的激流》[M].昆仑出版社, 2013年,第52页.
刘洁:《纪录片的虚
构---种影像的表意》[M].北
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⑪厉震林:《江南家国—— 戏剧影视文学的江南文化研究》 [M].文汇出版社,2012年10月.
⑫蒲荔子:《让外国人看懂 中国纪录片》[N].《南方日报》, 2006年12月3日.
⑬[法]居伊•德波:《景观社 会》,王昭凤译[M].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⑭宋奕:《江南影像空间的 意象与意境》[JJ.《艺术百家》, 2012.
⑮李思荷、曾一果:《电视人 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以 〈江南〉、〈徽州〉等为例》,《浙江 传媒学院学报》[J1.2012年2月, 第19卷第1期.
(作者单位:金华市广播电 视台)
公司宣传片拍摄-版权信息
公司宣传片拍摄-
虚拟演播室拍摄 三维动画制作 MG动画制作 影视视频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公司宣传片拍摄 天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王顶堤商贸城58众创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津ICP备14005706号-1

友情链接: 赚客吧 企业广告片拍摄 活动策划 企业宣传片制作 年会活动策划 广告片拍摄制作 动画制作 多媒体企业展厅 影视视频拍摄制作 广告策划公司 MV拍摄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天津活动策划 设计制作公司 虚拟演播室 中国家居网 短视频运营 动画制作公司 广告片制作公司 活动拍摄 VR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