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这篇论文,我读了三遍辛德勒的名单。虽然我从客观和中立的角度看它,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流泪。这些眼泪与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政治思想、人性无关。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是美国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了一部反映二战真实历史的黑白电影,并在第66届奥斯卡奖上获得了7项最佳影片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南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
这是一个吝啬的眼泪时代,尤其是在娱乐业。另一方面,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现代人长期以来隐藏在麻木的内心深处的所有泪水。这种感人来自人性和善于表达人性的高超艺术技巧。
因此,在分析这部电影时,我更喜欢把它看作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一种工业产品,我更喜欢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它,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它。
真理:历史与心灵的激荡
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39年,纳粹德国加快了犹太人种族清洗的步伐。当时,德国投机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趁机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克拉科夫搪瓷工厂。这家工厂是在犹太会计斯坦恩的严格管理和犹太工人的辛勤工作下兴盛起来的。纳粹终于袭击了犹太人定居点。辛德勒目睹了对党卫军的疯狂屠杀,他的良心驱使他承担起保护工厂1200名犹太雇员的任务,辛德勒毫不犹豫地损失了他的财产。最后,1200名犹太人幸存了下来。
只有它是真的,它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引起共鸣。因为只有真理才能调动观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增强审美对象对主题的影响和吸引力。斯皮尔伯格选择了这个真实的历史主题来表达这个关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而有尊严的主题,这是这部电影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充其量,题材的真相只能表明故事是真实的,而不是好的;它只能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让观众感动,而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如何艺术地再现真实的题材,并统一电影中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是艺术家的主要任务。斯皮尔伯格用真诚的感情,用熟练的电影语言真诚地告诉我们故事,我们没有怀疑的余地。
首先,斯皮尔伯格身上沾满了犹太人的血,在他的童年经历了歧视犹太人的痛苦;他的乌克兰家庭有17名成员在波兰纳粹中被谋杀。这次我觉得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突然,我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面对现实。我在拍摄过程中哭了起来,每天都流泪。可以看出,他导演电影的感觉完全来源于个人经验,是真实的。在艺术作品中,特别是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与艺术形式是高度统一的,导演情感的真实从精神层面上保证了电影的真实性。
其次,克拉科夫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历史遗迹:从仍然矗立在他住所的辛德勒工厂,从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的阴郁大门,数百万犹太人被迫害到奥斯威辛火车站等等。现场的真实情况为影片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第三,拍摄技巧为真伪的突出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支持。影片中的许多场景都是用手持相机拍摄的,这是一种拍摄新闻影片的独特方法。长镜头的使用和巧妙的把握,以及影片中画面的晃动,使影片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审美价值。同时,电影选择黑白电影的目的是增强影片的历史分量和真实性。
斯皮尔伯格艺术地将我们的心灵与真正辉煌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距离而采取观望的态度,而是因为电影的现实,感受到历史的庄严和深刻。
起起落落:节奏与情感共舞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单纯地照搬现实并不能形成其艺术美,苍白的瓷砖和直接的描写不能引起挑剔的现代观众更多的兴趣,也无法实现艺术的典型性和冲击性。因此,即使是具有这一历史主题的电影,也需要更多地对历史事件进行甄别和提炼,以及各种组合(时间顺序是不能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歪曲历史真相,相反,它使影片更加简洁,向观众展示了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片段。同时,它也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动员,表达了艺术家的意图,增加了审美主体对电影的理解。
辛德勒的列表是通过对情节的安排来形成起伏的节奏,从而唤起观众的情绪。下面是对电影节奏的具体分析,事实上,这个图表会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电影的节奏,但由于技术问题,这里只有表格的形式,请原谅我。
正如你所看到的,虽然电影在节奏感上的安排频繁起起落落,但多而不杂,错位。这部电影有三个最美妙的节奏,即犹太人区的纳粹大屠杀,纳粹分子在广场上对犹太人的身体检查,辛德勒和犹太人的离别,分别放在影片的第54、118和175分钟,形成了一种平衡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有利于及时调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的情绪不会长期处于平静状态,也不会导致观众长时间处于兴奋的情绪中,最终使观众的情绪显得疲惫。
此外,在以上三个最精彩的部分之间,还有大量的小范围起伏,为后面最精彩的部分做铺垫,让观众的情绪做一个很好的积累。而这些有节奏的起伏,很多都用了突然的转折,让观众的情绪出乎意料地急剧上升。
虽然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辛德勒的经历,但它并没有限制电影对宏伟历史的广阔视野的关注,因为它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与电影的主线--辛德勒的经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也是实现电影整体节奏和谐的重要手段。
面对这样痛苦的历史事实,如果你改变导演缺乏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必然是由于自身情感叙事的迫切性和大量情感镜头盲目地调动观众的情绪,最后巧妙的落后导致了观众的情绪疲劳。另一方面,斯皮尔伯格能够如此理性、冷静地处理它,巧妙地运用节奏的起伏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绪。
恢复:人性的回归与分析
辛德勒名单的流行与所谓的反法西斯政治思想(这肯定不是斯皮尔伯格的意图)无关,他们认为关键在于恢复和深入分析人性。在影片中,人性高尚、可鄙人性、战争中扭曲的人性、面对痛苦或恐惧、绝望、不敏感或不屈不挠的人性,都被证明是公正的。
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演员们的优秀演技之外,更重要的是导演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和在创作时所持的追求真实的客观态度。在刻画辛德勒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他并没有将这个崇高的人物神化。辛德勒是一个商人,惟利是图,财色酒气无所不好。在影片中并没有回避这些,而是把它们都真实的还原了。在他赶到火车站救斯泰恩之前,他还跟情妇在床上打滚;在独臂技师向他致谢之后,他怒斥斯泰恩:他是独臂的,有什么用!;在一位犹太姑娘来恳求他拯救她父母之后,他大骂斯泰恩不应把工厂当作是避难所,等等。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就是:当他招聘女秘书的时候,有很多犹太姑娘来应聘,他叫她们打字,那些年轻貌美的姑娘虽然水平拙劣,但是他仍然报以欣赏的眼光,而最后一个肥胖的中年妇女虽然技术相当纯熟,但他却将头扭到一边,抽他的烟。
辛德勒从一个如此邪恶的商人转变为一个尽力拯救一千多犹太人的仁慈的人,与其说是因为反法西斯的政治意识,不如说是由于人性的复兴,而不是生活中最原始的良心和冲动。这部电影恢复了这一转变,使之变得非常真实和自然。转折点到来时,辛德勒和他的情妇目睹了纳粹大屠杀在克拉科夫犹太人定居点发生的整个悲剧。影片通过描绘辛德勒的面部表情,反映了辛德勒强烈的内心震惊,而不是夸张的悲伤和愤怒(如果其他二流导演或演员被更换,辛德勒的脸颊上还会多出两行眼泪,紧紧握住拳头),而是通过一些微妙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颤抖。这种对人性的忠实还原,使观众更加信服和感动。
影片并没有把哥特塑造成一个无情,不人道的机器,而他依然对海伦表现出好感,不仅是因为性欲,也是因为留在他心中的美好情感,那是人性的专属性,不仅是因为性欲,也是因为留在他心中的人性美好情感,他依然对海伦表现出好感,不仅是因为性欲,也是因为留在他心中的人性美好情感。在对纳粹军官哥特的刻画上,影片也是客观深入的。而哥特却无法做更多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毕竟他仅存的良知早已从他的宗教狂热中消失。他被这种恩宠吓坏了,厌恶了,他不相信自己会爱上一个犹太女人,他痛苦地在法西斯人格和原始人格之间挣扎。
对于片中受苦受难的犹太人,影片也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表现出或恐惧绝望,或麻木不仁,或顽强的原始天性或民族精神。辛德勒笔下的犹太妇女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被迫在巨大的浴室里淋浴,但我们忘不了女工们绝望恐惧的神情,却忘不了淋浴间是否会冒出毒气或洗澡水。当纳粹清除老弱病残的犹太人时,一个男孩到处寻找藏身之处,却到处都是人,而我们忘不了其他孩子拒绝他入境时的冷漠与麻木,忘不了他跳进化粪池被别人赶走时写在幼稚脸上的茫然与无助
后期制作:艺术光辉中的真实历史
导演刻意用黑白电影来表达这段痛苦的历史,明显地与朴素的叙事手法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历史的真实感。此外,我认为它也象征着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残酷,营造了时代的悲哀和沉重的气氛。同时,摄影师掌握了黑白摄影的纹理,对沉重的画面有着浓厚的品味,特别是在拍摄波兰贫民窟、低墙、砖块、潮湿的气氛时,恢复了时代的真实氛围。
影片结束时,当纳粹投降,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画面突然亮了起来,变得明亮起来,显然是犹太人赢得新生活和重新获得自由的象征。
在大屠杀的黑白影像中,只有那个曾在暴行和屠杀中穿行,伤害甚小的红衣少女被着色。红色象征希望,象征热情,象征活力,它在黑白画面中的出现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刺眼和不协调,相反,因为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引起我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更大。同时,我认为导演的特殊处理是为了提醒我们集体屠杀中的个体生命。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死了,是一种痛苦;而一万个人死了,那只是一个数字。这种对个体的深切关怀充分体现了斯皮尔伯格的人道主义。这样一个象征希望象征活力的红姑娘,最终出现在烧尸场,影片强调这一点无疑是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和悲剧。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红衣女孩已经去世,但她身上鲜艳的色彩依然不褪色,象征着希望和活力永不褪色的无尽生命。
也许许多观众没有注意到,烛光是黑白色的。这幅画出现在电影的结尾,犹太人在安息日唱赞美诗,一起祈祷,烛光的光芒也清晰可见。这象征着希望之光的黄色,就像黎明的曙光,它出现在幸福和自由的时刻,充分反映了导演微妙的创作风格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除了色彩之外,影片的原声带也是善意的。在克拉科夫大屠杀期间,纳粹夜间在犹太人聚居区寻找隐藏的犹太人,一名德国军官弹钢琴,激情的旋律成为纳粹实施这种疯狂的音乐。这种激情激发了当时德国人对法西斯精神体系的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疯狂,但也强化了影片的悲剧性色彩,与犹太人的痛苦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
又有一个反差,就是在广场作身体检查的犹太人的那部分。当时,一大群犹太人赤身裸体地跑着,德国人把一些身体虚弱的人从中间拉出来,准备把他们送到集中营去处决。对犹太人的恐惧和他们的生活缺乏自主性充分反映在这样一个悲惨的场面中,但此时德军在电台上演奏了一首欢快的交响乐,成为这部电影的配乐。影片又一次以强烈的悲剧震撼了观众在情感色彩上的错位。
电影结束时,当犹太人在辛德勒墓上堆起石头纪念时,著名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的主题曲辛德勒的名单由小提琴演奏,小提琴的忧郁和低沉使我们回想起那个黑暗的时代,让我们回忆起人类痛苦的历史,同时让我们珍惜今天的灿烂阳光。当字幕出现时,主题曲由钢琴演奏。与小提琴的音色相比,钢琴能使我们感到温暖和稳定,更适合今天的人们,象征着这种风霜过后成熟的思想和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热爱。
观众在看电影时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但这些精细的技术处理方法是提高电影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当你不经意间,往往会感染到你。真正的艺术从来不需要你刻意寻找触觉,它总是直接打动人们的心。这段真实的历史已经成为斯皮尔伯格手中的一件艺术品,一件感人的、令人震惊的艺术品。
面对生机勃勃的艺术作品,任何评论都是如此苍白。
我们应该用人道主义的光辉感谢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艺术盛宴,并为我们对历史和人生人性的深刻思考提供一个机会或载体。在当代艺术的喧嚣中,特别是在影视领域,我们呼吁更多关注人性、具有深刻和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