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东北亚十年的繁荣发展东北亚地区,在地理上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近3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1/5的经济总量、近17亿人口,东北亚地区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东北亚各国的共同愿望。但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主导性的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其次,东北亚地区作为6国的共同领土,还担负着经济外交、地缘政治等使命,区域局势错综复杂、纷争不断面对这样的格局背景,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首脑会晤上提出“扩大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倡议。作为亚洲第一大国,中国应该自觉担负起凝聚东北亚区域合作共识、推进区域合作发展的历史使命。东北亚区域也应该为“和平、和睦、合作”与“共识、共享、共赢”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弹性外交”功能。金正日点中奥巴马命穴,基于此,2005年,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己任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应运而生成立初期时,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最开始以“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为名,从名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初博览会的着重点放在了“投资贸易”上,执委会坚持突出“经贸”交流特征,具体突出东北亚区域品牌,突出东北产业优势,力求达到开放效应、振兴效应和品牌效应经过长达5个月时间的精心准备,首届博览会成功举办,“经贸”成绩显著。对外贸易累计成交额2.92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额2.45亿美元,进口成交额4660万美元;国内贸易累计成交额为7.56亿元人民币,其中销售7.41亿元,采购1463万元。在这之中,吉林省达成的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成交额达到2.58亿美元和7.08亿元人民币,所占比重分别为95.6%和89.8%,突出地体现了展会对举办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过前两届的成功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逐渐打响了国际外交上的知名度,第三届博览会上,除东北亚六国外,还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1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省签订了投资项目,希望中国观众能在最大的银幕上看敦刻尔克所签约的项目均为3000万元以上项目,其中超20亿元的项目多达10个随着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广泛影响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逐渐被各国所熟知,在许多本来是面向东北亚的高端会议论坛活动和经贸交流对接会上,来自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嘉宾随处可见,他们不仅“抛头露面”,而且还多有致辞发言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就是个典型例证。公司宣传片拍摄论坛打破了以往只邀请东北亚六国学者的界限,将邀请扩大到全球范围。来自东北亚六国以及美国、新加坡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寻求符合东北亚地区发展特点的合作途径热烈交流。其中,美国东西方中心主席查尔斯.莫里森还就“政策研究机构的兴起及东北亚议程”作了主题发言,对自贸区谈判中存在的敏感产业保护和实施过渡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引起各国代表激烈的讨论,为自贸区谈判提供了智力支持,奠定了合作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发展时不忘与世界接轨,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开展新论坛。包括互联网经济论坛、东北亚工商合作论坛、世界产业领袖大会、中日韩人文交流论坛等新兴论坛逐渐建立起来并趋于成熟第八届东北亚博览会便在原有的基础上,举办了首届国际采购商大会,大会均以“搭建平台、宣传推介、供销对接、全球采购”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中国东北地区精品产销对接平台、东北亚区域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和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的商贸平台。揭秘工作原理还原事实真相,在这个平台上,总计4000多人,围绕8000多种商品进行面对面、一对一、封闭式、零距离对接洽谈。这在全国所有展会中是少有的在国家层面推动合作向纵深挺进的同时,各国地方政府、商协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也都围绕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东北亚旅游一体化、金融与产业合作、中国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积极扩大区域内双边、多边及专项领域的对话交流。其层次之高、领域之广、内涵之深,无不展现出博览会的“高端范”2013年中日韩启动自贸区谈判,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终于迈出了“先行先试”的重要一步。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第九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主动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列入自己的功能定位,彰显了对历史重任的自觉担当。在此期间举办的第四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对自贸区谈判中存在的敏感产业保护和实施过渡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自贸区谈判提供了智力支持,奠定了合作基础。交流促进合作,合作促进发展。影视视频制作不断扩大交流互访、增进贸易互动、公司宣传片拍摄加强国际合作。10年来,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正全力推动东北亚区域迈向“全方位一体化”,同时,东北亚博览会成为了世界各方表达观点主张、瞭望世界前沿的“论道场”,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每一个突破、每一次进步,也都在博览会上留下了清晰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