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国庆中秋节,文艺源源不断,各地的文化节五彩缤纷,戏剧表演很受欢迎,为国庆中秋节制作的延后电影和电影同时上映,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获得了总冠军,其他精彩的电影吸引了人们长时间地走进电影院,国庆电影的票房达到39.52亿元,近1亿人观看了这部电影。这一切都发出了文艺消费复苏的信号。
图源网络
文化消费被视为经济形势的风向标,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对文化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呆在家里,但对文艺的需求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没有动摇。在文艺欣赏消费由线下向网上转移的过程中,迷惘妈妈的网上首映式给业主带来了欢笑和思考,清平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古人的典雅。网络短片、直播、网上展览等文化活动空前繁荣。
9月1日,故宫苏轼主题书画专展开幕,掀起了看画展的热潮。今年国庆假期票房突破7.4亿元,创下全年一天票房纪录。应该说,文艺消费的复苏是暂时沉默后的强劲回报,反映出经过考验后文艺素质的提高。
当前,我们不仅要继续促进潜在文化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而且要大力培育和加强新型的文艺消费,文艺消费的深层动力在于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内在渴望,目前我国不仅形成了超大型的文艺消费市场,而且形成了求新、求变、求精的文艺消费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文艺需求和消费。
更重要的是,网络时代带来了文艺创作主体的多元化,用户自制内容成为大势所趋。据统计,某大型短视频平台的纯素内容发布者已经接近50%。今年以来,网络文艺活动进一步升级,部分网民利用家园时间补习文化课,《红楼梦》相关阅读视频播放量达1.1亿次;一些网络直播红人将直播间搬到文化场所,成为传统文化或现代艺术的云导。新的文艺生活体验使得人们不仅习惯于线上参与文艺消费,更愿意依托社交网络完成文艺消费。可以预期,新变化将带来文化生产潜力的不断释放和文艺供给格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