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锦河锦河农场依托电视剧《年轮》、《闯关东》、《毛岸英》和《知青》等在该场拍摄优势,大打影视文化旅游牌,先后建成《闯关东》影视基地、《毛岸英》影视基地、《知青》影视基地和闯关东历史陈列馆。锦河,被评为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是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已列入了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旅游黄金线路,已成为中央新影集团、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这里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距口岸城市黑河12公里,距黑河机场18公里,北黑铁路贯穿其中,直通省城哈尔滨,1211高速公路和301省道贯穿整个农场辖区,202国道设有锦河路口,黑嫩公路贯穿锦河淳朴热情的锦河人欢迎国内外嘉宾走进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锦河,来体验好山好水的美妙境界锦河农场始建于1959年,由于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锦河农场一度成为黑龙江垦区最贫困的农场之一。十一五期间,锦河农场以自身的特有资源禀赋、地域特征和人文文化为基础,最终确立了旅游产业拉动、蔬菜产业带动,三、二、一产业联动的农场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开拓出今天的社会繁荣和经济发展,截止2011年末各项经济指标均比2006年有大幅增长:生产总值由4313万元增加到1.87亿元,增长43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2006年增长450%、519%、220%;企业利润由亏损135万元转为盈利543万元;人均收入由4422元增加到1.28万元,增长289%如今,锦河农场将以“永不言败、奋力拼搏、锲而不舍”的锦河精神把锦河农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闻名、全面开放的国际旅游小镇,成为与海南热带海滨城镇避寒相对应的避暑度假宜居的北方“三亚”、国际温泉度假小镇,为实现锦河农场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锦河农场把“场地共建”、“抓城、兴旅”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现代旅游理念,将旅游业的发展提到工作的重要位置。目前,锦河农场以自身的特有资源禀赋、地域特征和人文文化为基础,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最终确立了旅游产业拉动、蔬菜产业带动,三二一产业联动的农场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永不言败、奋力拼搏、锲而不舍”的锦河精神,如今,农场已形成了以锦河农垦旅游镇为平台,以大峡谷山水旅游为龙头,以闯关东、知青影视城为文化底蕴,公司宣传片拍摄以蔬菜休闲采摘观光园、柳编工艺、桦树皮工艺、山野菜加工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全面推动了锦河农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旅游转型发展锦河农场始建于1959年,场域面积239万亩,耕地16.18万亩,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总结,林地184万亩,人口8682人。下设4个管理区、15个居民组。建场以来,由于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差、经济结构单一,累计亏损1.53亿元,成为垦区最贫困的农场之一。近年来,锦河农场在场长王毅等场领导的带领下,围绕旅游产业不断深入挖潜,场域经济逐步走出困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锦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麓、黑龙江南岸,南有著名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东有历史文化古城瑷珲,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场部距离边境口岸城市黑河仅12公里,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锦河农场把握地缘优势,与黑河市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打造黑河周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影视基地景观融合在一起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新鲜、更富生态、更有意义的文化之旅,大大提高了锦河农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锦河农场,自然优势得天独厚。这里自然景观优美独特,锦河大峡谷自然景观极具观光、游憩功能和科学价值,其他的山林、河道、河滩对景区环境进行了充盈和衬托,山神府村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型旅游资源,给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三个小教程。这些均属上乘的一级旅游资源。在这里游客可以实现“春看百花、秋赏叶,夏季漂流、冬嬉雪”的美好愿望。为深入挖掘其魅力,锦河农场还专门聘请专家为锦河大峡谷量身设计开发方案,通过参加展会,举办杜鹃文化节,央视频道拍摄旅游专题片,制作旅游网页,加大旅游产业宣传力度,显著提升了锦河大峡谷的知名度和人气指数锦河农场,人文优势尤为显著。这里是多位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影视视频制作著名作家贾宏图、梁晓声,著名记者周确等都曾是锦河农场的知青,他们留下的足迹和精神是锦河农场宝贵的人文财富。2008年以来,农场实施了合理布局、重点投入、分步实施的发展举措,先后建设了老金沟、朱家大院、黑丫头酒馆、锦山公园、《毛岸英》、《知青》影视基地等景区景点,锦河农场的人文优势更加明显锦河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这里为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水平,加大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峡谷新建景区大门两座及宽阔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新建了延伸到峡谷底的木栈道2.6公里,购入旅游观光车5台,完善野生动物狩猎场建设项目,围绕栈道延伸开发景点丰富观赏内容,建设并完善游憩休息设施和服务网点设施,建设并完善公厕、垃圾回收处理等卫生环保设施,并建设完善公共标牌和导识系统锦河农场,资源保护治理水平高。(这里)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锦河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为保证这一优势,锦河农场在提高资源保护治理水平上下工夫。锦河大峡谷景区种植云杉60株、樟子松1200株、糖槭600株、花灌木10万丛、三叶草坪7.6万平方米,对景区的车道、游道两侧进行绿化和景观石建设,美化景区环境。此外,锦河农场还启动了石金河流域治理开发项目,把流经场部区域内的石金河与滩涂地开发成由河流与湖泊构成的风景水系,与层峦叠翠的南山组成一部山水画卷,把锦河镇变成大界江边美丽的北国滨水城镇,从而自然形成了耀眼的滨水景观和绝佳的漂流风景线基于上述旅游发展基础,2008年至今,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纷纷到锦河农场调研,对农场发展旅游产业给予高度赞扬,为此,锦河农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促进职工增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支柱性产业,实现成为中国农垦的北极村、黑河口岸城市的后花园、全面开放的国际旅游小镇、中国东北四季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目标在旅游业发展上,锦河农场千方百计提升旅游知名度。面对地处偏远,没有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和基础的现状,锦河农场独辟蹊径,将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支柱和先导产业。首先,农场积极推进影视基地建设。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为锦河农场提供了第一个旅游发展契机,农场敏锐地把握住了《闯关东》在我省拍摄的机遇,经积极争取将外景基地落户在锦河。此后,《毛岸英》、《焦裕禄》、《知青》等先后7个影视剧外景基地选在了锦河。通过这一系列在全国热播的影视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锦河、了解锦河、并专程到锦河来旅游,《闯关东》影视基地,“老金沟”、“朱家大院”、“黑丫头酒店”等外景地也相继迎来旅游高峰,锦河农场成功地迈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农场还充分利用《闯关东》、《大院子女》在农场拍摄的景点,鼓励职工开发农家院、冷水鱼、山野菜、特色羊、生态鸡等有机特色生态养生,将旅游经济蛋糕做大做强。此外,锦河农场还巧借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锦河农场具有十分强大的人脉优势,包括著名作家梁晓声、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著名经济学家樊刚等都曾经是锦河农场的下乡知青。通过在媒体上介绍这些名人在锦河农场工作生活经历,以及跟踪报道这些名人重回锦河考察新闻轶事等等,使锦河农场名字不间断地出现在媒体上在活动方面,锦河农场杜鹃文化节已经成为锦河旅游发展的助推器。锦河杜鹃花文化节独具特色,一方面文化节时间选择在春天,着重打造春季旅游,在我省夏秋冬旅游日益红火的情况下,这无疑是突破我省春季旅游瓶颈有益举措。另一方面文化节主题定义为赏花,旨在挖掘人们内心的浪漫情怀。无论是我省冬季冰雪运动游,还是夏季生态养生游,外在体验比较多,而赏花游是注重人们内心感受。差异化的旅游发展思路,体现了锦河农场的眼光和智慧在旅游业的稳步发展中,锦河不忘提升旅游品位,循序渐进的丰富旅游产品。借助电视剧《闯关东》热播,锦河农场多方筹措1100万元,对《闯关东》主要外景进行了重建,低成本进入旅游产业。目前,《闯关东》影视基地已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综合经济收入近300万元。省文化厅还批准将《闯关东》影视基地改扩建成为《闯关东历史陈列馆》。全面开发锦河大峡谷。锦河大峡谷位于黑河市黑龙江支流石金河段锦河农场境内,谷长10公里,深100多米,景区总面积25.13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照省委书记吉炳轩和省长王宪魁指示精神,锦河农场通过采伐人工林置换和融资的方式,建设完成了6440米景区栈道。按照景区功能布局,今后还将重点推进旅游景观区、旅游度假区、休闲地产区三部分建设。为了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构筑锦河旅游名镇新优势,在完成锦河旅游镇规划的基础上,他们还进行了地热温泉资源勘探开发,主要用于锦河城镇供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开发温泉度假旅游业。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的老街区、危旧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锦河农场筹资8000余万元进行了重新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新建客运中心及附属设施,开通了黑河至锦河的旅游客运班车,满足游客需求。在锦山公园附近新建了59栋、面积11.6万平方米的风格各异的职工高档住宅、别墅群,以及占地65000平方米的湿地休闲文化公园。对主街两侧居民住宅统一更换了彩钢瓦、粉刷了墙体,改造了立面,修建场部主辅路面10.2公里、美国电影法规和分级制度的安装了路灯、主路两侧栽植侧绿化带4000延长米,锦河农场还将实行旅游产业联动机制,将发展旅游业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场部蓝莓基地、果蔬基地、科技示范带、科技园区和现代农机发展中心,打造集观光、度假、体验、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带,给游客创造出清新、自然的旅游感受锦河农场的发展之路,始终与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知青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好地将知青回馈第二故乡的情结与锦河农场的振兴发展联系起来,知青已成为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的纽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国台办主任王毅非常关心锦河农场建设,多次到锦河农场考察。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以及济南市委书记王敏、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等对锦河农场发展旅游产业均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年来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每年都派摄制组到锦河拍摄专题节目,在山东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免费为农场旅游宣传造势。今年锦河农场举办的杜鹃花文化节,山东省以及济南、青岛、潍坊三市均派出由广电媒体、旅游局、旅行社组成的高规格团队前来参会,并考察踏线。目前,黑河市、锦河农场正在积极争取开通黑河至济南、青岛空中航线,姜大明省长明确表示,可以用山东航空公司首先开通黑河至济南的航线,为了减轻黑河市的负担,培育期给航空公司的补贴山东方面可以出一半,航线开通后锦河农场的发展将更加如虎添翼锦河农场的旅游业在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中也引领带动了锦河农场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影票价越来越低,景区为40多人提供了长期就业机会,120多人成为季节性就业人员,景区服务人员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农场三年共引进大学毕业生67人,充实到旅游行业和基层管理队伍。为了满足游客购物的需求,锦河农场对天运山产品公司实行股份多元化改造解决资金难题,扩大了山产品、中药材的产量。每年对韩国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引进了木制工艺品厂、绿色农产品加工厂丰富了旅游购物品种。同时,建成了以采摘观光为主的葡萄大棚40栋、无公害蔬菜大棚94栋。农场计划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投资1.3亿元,企业宣传片制作建成100栋暖棚、1000个冷棚、10000亩裸地蔬菜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年产水果、蔬菜2.5万吨,将有力地带动旅游餐饮业的发展锦河农场利用距离口岸城市黑河比较近的区位优势,于其共建打造锦河旅游新亮点。当前正在推进锦河旅游与黑河市旅游合理规划整合,实现共赢发展。场市制定共同的市场开发战略,塑造同一个旅游品牌,围绕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全面整合场市的旅游资源,科学组合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对俄边境旅游集群;爱辉历史陈列馆、中国旅俄华侨纪念馆、锦河影视基地、知青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旅游集群;五大连池地质旅游、锦河大峡谷旅游等自然风光游集群。目前,黑河市、锦河农场旅游共建工作已全面启动,爱辉区与农场共建6.9公里水泥路,为打造集观光、采摘、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奠定了基础。在《闯关东》影视文化旅游区外侧,爱辉区修建了占地面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