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批抗日剧粗制滥造刚才您看到的那段短的录像是23年前陈佩斯、朱时茂的一个经典的小品。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们在小品里面对这种在影视作品中把人物脸谱化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个非常辛辣的讽刺。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在小品里面去讽刺和挖苦的那些对象,如今却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成为今天抗日剧中的一些情节。那么面对这种现象啊,人们也是议论纷纷,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广受诟病的抗日剧。我们还是首先从今天在网络上流传极广的两张照片开始说起。但是两张照片的真实性仍需进一步核实,而大家更多关注的重点,则是放在了眼下数量众多的抗日剧现状上。那些公开在屏幕上播出的不少抗日剧,剧情之稀奇古怪已经让观众们感到忍无可忍。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电视剧中这位勇士竟然将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两半,公司宣传片拍摄企业宣传片制作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导演对剧情的设计引来了一片嘲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人体构造生命科学呢?甚至有网友将这一设计推选为横店影视城名菜,但离奇的桥段还不只这一个。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很难想象抗日队伍中的这些武林高手,可以凭借功夫与侵略者的机枪大炮相抗衡。但这些设计就出现在剧中,武林奇侠们个个以一敌十,飞檐走壁,白刃杀人,无所不能,影视视频制作弹指间鬼子灰飞烟灭,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再低劣的武器,到了英雄手中都变成了神器。近日,一个超乎想象的片段引来了不少批评。剧中这位抗日女侠在被鬼子强奸后突然爆发,原地窜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竟然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谱写了一段壮丽的英雄篇章。看完这些剧目,你会觉得啼笑皆非。当青少年看到这些所谓的历史剧的时候,他的历史观又会被扭曲到什么程度?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接着往下看。史中鹏是活跃在横店影视城里无数群众演员中的一个,经媒体报道,他迅速走红,而走红原因是他在一些抗日剧中的神奇经历。这是一段谁也抹杀不了的历史,从真实性上也不要太拔高日本的那些计谋,也不要忽略咱们老百姓的智慧。横店影视城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1月30日到3月2日这可查的17天的时间里面一共打死鬼子是10846个人,电影表现方式与文化转向,如果鬼子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消灭的话,那我们这艰苦卓绝的这8年抗战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如果人家问,我们怎么回答?那好,前两年我们回顾一下,电视剧上更多的是戏说历史,戏说明史,著作权法修订草案涉及音乐行业条款的分,戏说清史,那如果说皇上后宫的历史还可以容得戏说的话,那么抗日战争这一段我们民族历史上一段非常惨痛的经历是容不得这种戏说的,更容不得这种像刚才我们说的电视剧这种没有底线的去戏说。那有人评价,现在电视剧里面抗日剧英雄的威力强过奥特曼,抗战变言情,枪支玩穿越,那么对这样的一种抗日电视剧的现象怎么看。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的倪骏副教授。但是您看现在对于抗日剧的一些改编,它这个底线您觉得应该在哪里?对,我觉得抗日戏的改编必须是有底线的,因为首先我觉得它不能超越我们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它那种过于玄幻的表现什么游击队员骑着车就飞起来了,什么手撕鬼子,射箭对子弹,这些我觉得完全是特别荒诞的一种表现,这种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那倪教授,我这儿有一个数据就是从1949年从建国到2004年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国产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共是150余部,那换句话说,每年大概也就是3部,但是我们看到现在这个跳跃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个市场从现在刚才我们看到短片里面有很多,就是一天恨不得就能看到5、6部,那您觉得现在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支持?我想说的是可能现在创作题材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抗战剧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对制作方而言就是选择抗战剧可能不会出什么政治错误,然后但是在就是题材一扎堆做得就太多,这里面一定是良莠不齐的。柴静穹顶之下引爆视频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