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
技术论坛
发表于 主页 > 技术论坛
分类号:
U D C :
密级:
学号:S数五字多换替
南昌大学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论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On large-scal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and artistic
. combination of documentary
王艳萍
培养单位(院、系):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系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陈志强教授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文学
学科专业名称:新闻学
论文答辩日期:2011年12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
评阅人:______
2011年11月20日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y /年/2月
3 H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彩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 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导师签名(手写):千的
签字日期:力"年月3 H
签字H期:
//年1月
r
摘要
在国人的心目中,历史是属于过去的,同时也活在当下。我们在“读史以 明智”的哲理教诲中,感悟和触摸历史,并汲取了历史的营养,成为我们丰富 自己和教养后人的财富。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更是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所以,作为纪录片众多种类中的一个分支——历史文献纪录片从衍生到发展, 一直绽放着其独特的魅力。
本论文以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为研究主题,以近 年来较为成功的几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明宫》《复活的军团》等)为例, 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來论述几部作品在创作和表现手法上的优 劣所在,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对大型文献纪录片含义和特点的阐述;第二、结合实例论述了我国大型 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与艺术的表达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找寻大型历史文 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兼顾的平衡点。
本文认为,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思考 作品要应该如何展现,才能既发扬历史价值又吸引观众眼球,暨如何在保持纪 录片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 的飞速发展和对西方纪录片创作模式的借鉴,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画面 表现力和叙事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更为艺术的升华,为作品增色不少,与此同时, 也引发了业界对艺术性在历史文献纪录片中所占比重的争议等相关问题,本文 针对岀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发展 及壮大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艺术性;表现手法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minds of people, history belongs to the past, but also live in the moment. We "read the history of the wise, ” the philosophical teachings, insights and touch history, and lear n the history of nutrition, and education of our future generations to enrich their own wealth. And noble sense of mission is rooted in the minds of Chinese people, so many species in the documentary as a branch ・ historical documentary film from the derivative to t he development, has been blooming with its unique charm.
This paper to large-scal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of the documentary and artistic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topics, to several more successful in recent years, the history of documentary film ("Darning Palace, " nResurrection Army”, etc.), for example, the main use of the document analysis and text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works where the merits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ull-length documentary
definition; second, through the work of analysis, elaborated on China's large-scale historical documentary film documentar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problems; first Third, look for large-scale documentary history of both the documentary and artistic bala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history of documentary film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thinking about how to show work in order to both promote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to attract audience attention , how to maintain documentary-cudocumentary style, based on strengthening and artistic harmony and unit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Western model of learning documentary, documentary film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large screen and the narrative style of express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a more artistic sublimation, the work considerably > and this also led the industry in the history of the art of documentary film in the proportion of dispute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our large-scale 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literature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history documentaries; documentary; artistic; expressionmeans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引言.................................1
第1章概述..............................2
1.1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内涵与特点................2
1.1.1何谓“纪录片”.....................2
1.1.2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定义................3
1.2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特点................4
1.2.1反映历史和社会主流思想的主题..............5
1.2.2包含大量历史文献素材的纪实性内容............6
1.3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学术史回顾..............7
第2章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与实践............10
2.1坚持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纪实”本质............10
2.1.1史料呈现真实的历史..................11
2.1.2坚持作品还原历史面貌的纪实性.............12
2.2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艺术性的表达.............13
2.2.1 “诗意的表达”——电影表现手法的借鉴........13
2.2.2 “情景再现”——搬演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的运用..16
2. 2.3 “梦幻还原”——神奇的数码特技..........18
2.2.4 “讲故事”——升华的叙事技巧............21
2.3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与艺术结合中存在的问题.........27
2. 3. 1主题先行,构建历史有失偏颇............27
2. 3.2细节的处理欠缺严谨性................29
2.3.3艺术性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所占比重大........30
第3章找寻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与艺术兼顾的平衡点.........32
3. 1客观叙述历史.......................32
3. 1.1保证采访素材真实,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32
HI
3. 1.2谨慎处理作品细节..................33
3. 2防止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刻意艺术化.............34
3.2.1平衡作品的纪实与艺术成分...............34
3.2.2切忌为了叙事故事化而设置悬念.............35
第4章结语.............................36
致谢................................37
参考文献..............................3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0
引言
随着当下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视纪录片生产和制作进入了空前繁 盛时期,根据《中国纪录片年鉴》和部分业界专家的统计,1979—2008年间制 作的纪录片中,表现中国古代历史的纪录片约5600部,这5600部历史文献纪 录片可以说是用影像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解读。①与此同时,有关历史文 献纪录片的研究也H益为文化界、学术界所重视。
纵观近年来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从《故宫》《圆明园》到《复活的军团》 及《大明宫》,若干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以巧妙的叙事手敏敏词换替。 其中,09年上映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明宫》夺得了同年“金熊猫”国际 纪录片奖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奖,同时,该片入围第四十六届“金马奖” “最佳视觉效果”奖项。这段镌刻在中国西安的盛唐历史还走出国门,在美国 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隆重地举行了首映式。这些影片收获的赞誉似乎让历史文献 纪录片从一直以来在纪实与艺术两者间顾此失彼的彷徨中渐渐摆脱出来。应该 说,通过电视纪录片数十年的发展,加之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依托,我国历史 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审美品格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多部作品都保持了较高 的收视率。但客观地分析,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创作中又陷入了新的困 惑,为了影片“好看”,创作人员往往在纪实与艺术相结合的倾向性问题上难以 把握平衡,有些片子在细节处理方面有明显的主观主义色彩,这就多少与纪录 片“纪实”的本质有相悖之处,笔者认为以上所述问题会影响和左右我国历史 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方向,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第1章概述
1.1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内涵与特点
1.1.1何谓“纪录片”
从字面上理解,纪录片是通过媒介设备对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事实做客观记 录的一种影视种类。1879年,法国语言学家利特里编纂的《法语词典》收录了 “documentaire” 一词,词性为形容词,意思是“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历史 学家西当•让•吉鲁认为,这个词从1906年起开始跟电影发生关联。①西方电 影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是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葛里森。他认为纪录 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③
在20世纪2 0年代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公认的纪录片都是纪录当下时 间节点发生的事情,这些纪录片在最初的时候,存在很重的新闻成分,在随后 的几十年时间里,纪录片的新闻功能逐渐被淡化,沿袭下来的,是拍摄纪录片 的传统。世界纪录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由罗伯特•弗来哈迪 (RobertFlaherty)于1922年拍摄的反映爱斯基摩人的影片《北方的那努克》。至 今,纪录片的创作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世界影视理论界对纪录片的定义和分 类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1926年英国记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在《纽约 太阳报》撰文,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部影片《摩阿纳》“具有文献资料(记录)价 值”。稍后提出的“纪录电影”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成为对记录片的经典 解释。③这种阐述指岀了纪录片的两个特点:“客观性”和“艺术创作性”。但是 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尤其是50年代后,格里尔逊的这种纪录片观念遭受到普 遍质疑,因为人们认为,这种理念下的作品运用了很多“搬演”和“重构”的 表现手法,而这种表现手法最常用在故事片的制作当中。50年代后,流行于西 方的纪录电影创作观念是表现眼前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的“真实电影”、“直接电 影”。他们的创作理念直接地挑衅了格里尔逊关于纪录片的理念。
"单万里.纪录电彩文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补.2001.25
"单万里.纪录电彫文献[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补“ 2001.32
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M].北京沖国广播电视出版机2001.47
“真实电影”,顾名思义是反对虚构的记录电影,这种理念的创立很快的被 人们所接受,这种“非虚构电影”把记录片和故事片的性质完全的剥离开来, 至今仍然在纪录片界占据着理论的主导地位。
1. 1.2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定义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收费放映自拍的电影《工厂大门》, 在此之前,他们还曾记录下里昂摄影会议岀席者抵达会场的镜头,为与会者放 映。这当然是具有文献价值的记录影片。为此,纪录片作为文献汇编和记录历 史的性质和功能从诞生之H便可见一斑。①那么,学界怎么定义大型历史文献纪 录片呢?我们先来了解两个相关的概念:历史题材纪录片和文献汇编纪录片。
当今学者认为,凡是利用以往拍摄的新闻片、纪录片、影片素材以及相关 的真实文件档案、照片、实物等作为素材进行创作,或加上采访当事人、当时 的人物和事件有联系的人,來客观叙述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 纪录片都称为历史题材纪录片。②依据学者的理论,从广义的角度岀发,绝大多 数纪录片中都包含了一部分具有文献价值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历史题材纪录片 的范畴。但需要着重提出的是,这个简短的定义更大程度地强调了历史性在历 史题材纪录片中的比重。一定意义上来说,彷史题材纪录片记述的就是历史, 讲述的也是关乎历史的点滴。在拍摄和制作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时候,创作者都 注重对历史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以求通过对历史的追述来完善纪录片的本身。
所谓文献汇编纪录片,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片(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 材)编辑的纪录片。在国外,有关于这类影像记录是随着纪录片的诞生就已经 形成的,通常,创作者把这类记录片称为汇编影片。它以历史为表现对象,有 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片或历史纪录片,其中以表现人物为主的文献纪录片又称 人物传记片或传记片。文献汇编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将现 代传播技术与传统著述、学术研究进行了有机结合。③这一类型纪录片是上世纪 20年代由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确立的纪录电影类型,她的代表作是 《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TheFalloftheRomanovDynasty)0到70和80年代,这
'单万电.纪录电影文献:序吉一纪录9鹿构之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礼2003.3
"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M].北京:中国电物"版补.2002.21
'"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棊础及实践麗论[M].北京冲国广播电视出版{1.2005.10
种类型的纪录片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原因是由于电视工业的急剧需求和有线 电视的兴起,同时也是由于可供使用的资料片在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的资料片 为重新阐释过去提供了宝贵资源。于是,许多电影资料馆不可避免地成为纪录 片工作者涉猎的目标,由于他们的努力、这个吋期开始出现一大批汇编纪录片, 但这类纪录片很多都是短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历史作为表现主题,包含大量文献价值内容的纪录 片都可以称为历史文献纪录片。而通过笔者对近年來播出的纪录片的比较和观 察,纪录片界往往把六集以上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作品称之为大型历史文献纪录 片,例如,12集的《抗战》、10集的《伟大的道路——中国敏敏词换替的九十年》、 6集的《大明宫》和《复活的军团》等。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历史时间跨度较 大、所表现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作品的时长大多在180分钟以上,一般以25— 30分钟为一集播岀。所以,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之所以称为“大型”,是根据 作品的时长來界定的。
由于“历史”题材的特殊性,学界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界定不是那么 明确,其原因在于:一、对“历史”一词的时间界定问题,时间是流动的,今 天之前发生的种种己经成为历史,未來将要发生的一切也终将成为历史。也就 是说,记录者所有记录下来的素材,都将成为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分。在苏州大 学张文娟的硕士学位论文:《2000-2005年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一文中, 曾将历史题材纪录片理解为以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为创作对象的历史题材纪 录片作品。这样的理解也许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以文革吋期的历史创作的 纪录片对于当前來说是不是历史题材纪录片?显然答案是肯定的。①其二、纪录 片的分支和种类颇多,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创作当中的表现手法必定触及到 其他学科分支,例如历史学、历史文献学,还有本文提到的文献汇编的概念, 它们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之间皆是紧密相连,互为交叉的关系。
1.2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特点
在新闻传播理论中,新闻的核心价值和特点是新闻本源的“真实”,大型历 史文献纪录片同样奉内容的“真实性”为其根本性质。除此之外,大型历史文
"杨小军.新世纪我国彷史题材纪录片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人学.2010
献纪录片包含两个重要的特点:“历史题材”与“文献价值”。笔者认为可从两 个方面來分析:一是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主题是反映历史的,同时也反 映了社会的主流思想;二是作品的内容中,大量的运用了历史文献素材,即作 品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1.2.1反映历史和社会主流思想的主题
中国五千年的古文明让创作者有取之不尽的题材,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 主题一定是和历史密切相关的。或者是把目光投向神秘的远古部落、或者是重 现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其实,不单是大型历史文献 纪录片的题材具有历史性,无论是人文社会类还是自然坏境类纪录片都是在记 录历史,把今天的“真实”记录成明天的历史,只是记录的角度和手法有不同 而已。所以,纪录片也被世人称为“历史的备忘录”。然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 片选题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单纯的记录和重现,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素材的选择 与处理,升华出情感和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使之成为富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的活动影像,成为对现实生活有所启迪的文化作品。在我国,有相当长的时期 把纪录片称为“形象化的政论”,虽然在史籍上找不出与两者相关的定义,但从 “形彖化政论”字面理解来说,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它道出了 我国纪录片尤其是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主题表现中的另一个特点——贴近社 会思想主流,这一特点在进入新世纪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越发的明 显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见证南京大屠杀》摘取了 2008年第24届中国电 视金鹰奖最佳长篇记录片奖的桂冠,影片较全面地记录了侵华R军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囊括了数年来南京电视台在美、日、德、法、丹麦、菲律宾、新加坡 等国家采访、以及四次赴TW采访、拍摄和收集了大量震撼心魄的史料。影片 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创作的本身,更大原因在于这样的主题对中华名族的那 段痛苦记忆有着固化历史、警醒未來的意义;2010年上映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 片《复兴之路》、讲述了 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敏敏词换替敏敏词换替召开前,中国屈辱、 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该片将焦点锁定在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振兴之 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敏敏词换替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近期在央视热播的大型历 史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创作主题,着力表现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推翻清王朝,争取中国独立富强而进行的斗
争与探索;这些影片的良好反响都说明了历史文献纪录片长足发展必须深刻触 动时代脉搏,以宏观的取材视点和乐观主义的激情和理性的挖掘來捕捉时代主 旋律。
1.2.2包含大量历史文献素材的纪实性内容
一部完整的纪录片的内容包含多方面内容,解说词、画面、音乐是固有的 三大要素。90年代以來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广义地概括为四种基本形式:一 是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二是文物和遗址;三是历史当事人和见证者;四是 对有关专家学者的采访。"'组成这些内容的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取:一 是釆集素材,指创作团队拍摄的与主题相关的影视画面,这些素材也涵盖了各 个方面的材料和实物;二是采访素材,找寻与主题事件有关的人或者能为受众 答疑解惑的专家获取口述资料。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特殊之处在于,要还原的历史场景和面貌己经随时 光远去,不可轮回了,这部分素材的收集只能通过搜索现有的文献资料和技术 还原來完成,而这段素材在历史纪彖片中占拯着相当的比重和分量。文献资料 是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生命本源和主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來说,判断一部历史 文献纪录片价值高低的标准,就是看其文献资料价值的高低。献礼21世纪的央 视大作《百年中国》是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大型历史文 献纪录片,全片长共1500分钟,披露了 152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诊在这部 满眼都是历史的长篇巨作中,文献资料的使用数量是可想而知的。CCTV为献 礼建党九十周年制作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旗帜》,回顾了 1921-2011年中国 敏敏词换替发展的全部历程,为了使该片史实准确、叙述得体、逻辑清晰、内涵厚 重,摄制组在创作中,5个小分队分赴上海、浙江、湖南、广东等11个省市采 访拍摄,积累各类素材3200分钟;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资料组,分赴各地文 献史料馆,为剧组挖掘提供了 数五字多换替分钟馆藏资料,其中,央视抢救修复工程 的近百条首次使用的历史影像弥足珍贵,充分体现了这部片子的文献汇编性质。
对于作品创作的基本原则一一 “纪实性”,主要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把握: 一,对于将要用于影片的所有“物证”,解说词中关于历史事件的讲解和某些专
'张江华,李德君.影视人类学槪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祉.2000.125
a林华.文献片《77年中国》.新华网主页.http://址网换替/video/2009-01/08/content_址网换替
业领域的理论阐释要请专家把关,保证史学资料的严谨和真实准确性,充分尊 重历史真实。二、对于需要通过“真实再现”和“搬演”来还原的历史画面, 要避免参与者过多“表演”的成分,多用全景、中景这种虚化再现的方式来表 现,保证画面的纪实性。三、对于釆访相关人员和专家的“口述历史”,要本着 客观的态度,切忌为了达到创作者的目的而操纵和刻意让采访对象如何表达。
1. 3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学术史回顾
在泱泱华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值得挖掘和表现的对彖:风云人物、 时代变迁、历史事件等,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表现主题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它是 “纪录”的空间里最持久永恒的一抹绚丽。学术界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研 究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
九十年代前,我国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研究还比较少,最早进行研究 的是80年代中期出现在报纸上的历史纪录片作品评论,有《忠实地再现了历史 ——看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人民必胜〉》,《牢记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 历史纪录片〈人民必胜〉制作的前前后后》,从1977年到1984年间,全国摄制 长纪录片120部,其中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主要是以回顾伟大人物的历史功 勋,重新确认伟大人物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而拍摄的,但没有关于此类纪录片 的研究。"文革以后,科教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逐渐恢复拍摄元气,并有了良 好的发展势头,随着80年代中期新纪录运动的兴起,平民话题又充斥了整个纪 录片界,以至于创作者的关注点没有倾向于人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所以一直到 90年代中期,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讨论几乎空白。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纪录片题材的不断拓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大型历 史文献纪录片。至此,学术界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研究也多了起來,其中,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等专著全面梳理了我国纪录片 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我国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发展既做了总体概述,也有针 对性的作品分析。专著《传播进行时》收录了《另一种记录的方式——以《见 证•影像志》的历史纪录片为例》、《电视文献记录片市场化探析》等论文,这些 论文既有高屋建範的宏观理论分析,又有生动有趣的微光个案分析,是有关历 史文献纪录片研究的精品之作;《纪录片解析》一书中,精选了我国40余部大
"张文娟.2000—2005年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D].苏州:苏州人学.2006
型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丝绸之路》、《话说长江》、《故宫》、《邓小平》 等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也有全景式的分析;还有一些专著是对我国历史文献纪 录片创作分时段、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综述的文章,例如,《全景式观察中国电视 纪录片节目》,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新十年中国重大主 题宣传型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着重分析了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 势、格局与趋势;《近30年电视类历史纪录片研究的梳理与思考》一书里,把 近30年来我国有关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研究成果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影视传播框 架下开展的学术研究;二是国内史学领域中对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关注和讨论。 搜索中文期刊网近三十年的史学研究,便有《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Z异同》、《影 视史学、知识基础与课程主旨之反思》等约15篇论文涉及到了对历史文献纪录 片的专门探讨。这些专著和论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历史文献纪录片研究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对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 未来发展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中也有一些对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进行回顾的文章,如 《写在胶片上的历史——谈新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寻访人类文明之源一 —当代历史纪眾片概观》;吕新雨的《纪录片的历史与历史的记录——当前中国 纪录片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何苏六的《纪录片市场化:中国问题与外国方法》 等文章,对我国历史文献纪衆片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作了深入思考研究。
近年來,硕士论文对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研究讨论得较多。《新时期我 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文献纪录片的类型化研究》等硕士论文深度剖析了中 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称谓、类型等一系列纯理论的问题;《2000——2005年中 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研究》将笔墨倾注在我国历史文献纪录片题材丰富、佳作不 断的五年时间,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见证•影像志》、《见证•发现 之旅》、《见证•亲历》栏目中播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为样本,通过对创新的理 念、纪录片生存的栏目化道路以及突出创作的主体性等方面的条分缕析来验证 这五年是我国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时期;另外,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 的创作风格和手法进行具体分析对比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这些论文或是从大方 向着手论述,例如,《试论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新动向》、《跨越纪实与历 史之间的时空鸿沟——电视文献纪录片中纪实手法的运用》、《论文献纪录片< 旗帜〉观赏性的路径选择》、《中国文献纪录片的艺术特征》等,或者着眼于某一 核心论述点展开讨论,例如,《数码特效在历史纪录片中的应用》、《论数码特技
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中的应用》、《数字时代纪录片探究》;《关于纪录片中“情 景再现”的争议》、《纪录片和搬演》、《红色特工中的“历史真实”与“情景再 现”》等论文,分别对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备受争议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 述。
以上的研究成果中,都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做了较为全 面的阐述,其中一些见解对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该类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建议,但是细细看来,现有的研究状况并非没 有瑕疵,主要表现为:1、多数文章只是围绕中国整个纪录片的发展展开讨论, 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文章不够多。2、众多文献中,对我国大型历史 文献纪录片的市场化研究的热议颇多,却让人读来有老生常谈之感,实用和针 对性的建议没有进-步的突破。3、多数文章只是从某个方面展开讨论作品的创 作手法,全面分析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手法的文章不多。
以上问题中,有两点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在,其研究价值在于:首先,拓 展了研究的案例范围,以被研究较少的大型历史文献记录片为研究对象,细细 品味和深入分析其创作风格和手法,力求新的观点;其次,全面分析了大型历 史文献记录片的创作模式,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并思考当下大型历史文献纪录 片创作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如何看待新时期对大型历史文献片中“搬演”尺 度的宽容,以及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做到完美结合,才能 既不违背纪录片性质又赚取受众眼球。
第2章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与实践
从纪录片诞生到发展至今,一直在思想主题性和市场边缘化的境地里徘徊, 这里所指的“市场”含义,不仅仅是作品票房的验证,也包括长时间以來,受 众对纪衆片普遍存在的“不好看”的印象,1922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的纪 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一经问世,便震动了世界纪录片界,它打破了纪录片沉 寂多年的局面,被视为是纪录片的一种突破,即便是无可替代的《北方的纳努 克》,也遭遇过受众冷眼相看的尴尬,弗莱哈迪后来回忆:在影片放映的当天, 还没有播完,便有许多观众离席而去。”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也经历 了同等的挣扎,随着电视业的飞速发展,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在表现手法上H 趋多元化,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完美,为了在纪实的同时给受众带来更高精神层 面和视觉上的享受,创作者无不在绞尽脑汁,企图把真实的“故事”讲的更加 生动迷人。多数作品就怎样接近、阐释和认识历史,使画面、解说、音乐等各 种因素更加立体鲜活;怎样让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达到一个相互融入, 互为衬托的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透过《复活的军团》《大明宫》和《圆 明园》等几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成功,可见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 的创作理念以及取得的新突破。
2. 1坚持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纪实”本质
说到纪录片的“纪实”,常常会有另一个概念与之完全等同——“真实”。 笔者认为,“纪实”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已经是纪录 片界的定论,任何纪录片的制作都不能违背“真实”这一基本创作原则,那么 “纪实”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纪实首先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 系。可以说纪实性概念的内涵是真实性,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特点,真实作 为纪录片创作的核心之一,它是通过纪实手法来表现的。纪录片在使用采访和 摄彩手段拍摄真人、真事的同时,还应当确保素材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 真实,这“五项真实”是纪录片生命和价值所在。②那么这五项“真实”,应该
'任远.彭国利.世券纪录片史略冲国广播电视出版jk, )999.20
"任远.谈谈纪录片的纪实性、思辨性、审美性[J]-电视研究.】997.04
算是“纪实”性概念内涵的具体体现,这种“纪实”与“真实”的关系在大型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同样成立。所有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初衷都是透过对 历史真实面目的展现来解读历史,从作品内容来看,坚持了五项“真实”就坚 持了作品的“纪实”本质,其他一切对作品进行的二次艺术创造都应该建立在 这个基础上。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对“纪实”性的坚持,是反映在所用史料 的真实和对历史面貌的真实还原上。
2.1.1史料呈现真实的历史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多数内容都是在回顾、梳理历史。在这个过程当 中,理所当然地涉及到各种文献资料的引用,或者是史书的记载、或者是保留 下來的近代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以及经考古出土的各种历史文物,我们姑且 统称它们为“史料”,这些史料的出现往往能解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复活的军团》第二集《血色青铜》中,“荆柯刺秦”未能成功,在秦王绕 柱躲避荆轲刺来的匕首时,曾经三次欲拔出别在腰间的青铜剑,但是都没有成 功,对于这个历史故事中的细节,人们也许不会特别深究,一般会理解为秦王 在慌乱之中理所当然的结果。然而在作品中,它被郑重地提了出來。对于秦始 皇三次拔佩剑没能出鞘的原因,司马迁的给出的理由是:“秦王的剑太长了,所 以没有拔岀来”。这个缘由又引发了第二个史学疑问,因为青铜容易折断的关系, 青铜制的剑多为短剑,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也55.6厘米,“60 厘米已经是青铜剑的长度极限,秦王怎么可能拔不出来呢?历史学家对于司马 迁的解释一直存在困惑。”①随着1974年一把长度超过91厘米的青铜剑出土, 这活生生的物证才印证了司马迁的记载。然而,新的疑问又由此产生:秦王为 何要佩如此长的剑呢?青铜铸的长剑为何不会折断呢?通过专家的口述和化学 人员的实验数据,观众心里豁然开朗,原來一切疑问的设置,一切验证都是为 了说明:秦朝的制剑技术达到了当时的顶峰。一个个疑问的接连产生又个个击 破,观众不仅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这种以“历史”(出土的长剑)验证“历史”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方式,其实是创作者匠心独具的设计,同时也可以 看出,作品对于史学问题细微的关注和纪实的态度。
金铁木.《复活的军团》解说词:《也1也青铜》央视网址网换替: //址网换替/pagc/PAGEl 数五字多换替
为了再现“力•园之园”的盛世奇观,纪录片《圆明园》还原了许多价值连 城的艺术珍品。2003年9月,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猪首铜像回到祖国展览时,影 片的制作人员发现,他们制作的猪首竟然与真实铜像的相似度高达99%! 1这 种惊人的相似度能从侧面说明创作团队在还原珍品时对史料的印证和解读是下 了一•番功夫的。
2.1.2坚持作品还原历史面貌的纪实性
当《圆明园》中这座万园之园被数码特效还原,观众在享受那美轮美奂的 视觉盛宴的同时没有使停止内心的思考:圆明园真的是这样子的么?作品中的 特技场面和现实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为了真实地重现圆明园,制作团队在创作 过程中几乎达到了 “偏执”的程度,他们用小尺把圆明园中残留建筑的地基挨 个测量,甚至细到每一个台阶的高度。为测量淹没在湖中的部分建筑遗址,他 们还得冒着严寒在冰面上作业。影片中每一块牌匾、每一副对联的内容都可以 做至准确无误。这正是《圆明园》被谓之历史文献纪录片而不是故事片的根本 原因。它的历史文献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的。②《圆明园》中3000名英法联军行 进在1860年的北京街道上的镜头,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这组镜头其实是在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外景地,由30多名外国群众演员拍摄的。在这个画面基础上, 制作人员利用电脑特技制作出3000人的大场面。同时,为了使140多年前的北 京街道真实还原,他们找来了从康熙到民国年间的全部京城地图,从每个细节 进行考证,还原了每一间房子的位置,使得战争的场景既逼真又符合历史真实, 为此,作品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坚持作品的“纪实”性,还在于挖掘历史索材,这些素材可以是轰轰烈烈 的伟大事件、也可以是依附事件存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只要切入点和表 现手法得当,无论素材的大小,都是历史构建中的一部分。《大明宫》第二集《丹 凤朝阳》中,有对皇家卫队——金吾卫职责的描述,他们掌管了宫中所有门的 钥匙,在当时称为“门契”,宫殿的门契分为两部门,“一半在宫中保存,另一 半由门官掌握,两半契合才能打开大门。"◎契合后的门契变成了一条银质的鱼,
'I:丽.故事化一《闘明园》的成功秘诀卩].电影文学.2008. 7
2 故事化一《圖明园》的成功秘诀卩].电彬文学,2008. 7
"金铁木•《人明宫》解说词:《丹凤朝阳》•央视国际网站.hup: //址网换替/page/PAGE 数五字多换替
“门契做成鱼行有特定的含义,在古人看来,鱼白天黑夜从不闭眼,警惕性最 为可靠。”①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细节,观众在了解史实的同吋,又忍不住为古人 之与“鱼”最为可靠警惕性的赞誉而会心一笑。此外,白官上朝的细节也是值 得关注的:不管是地位显赫的宰相还是级别较低的官员,上朝都不敢无故迟到, 迟到的惩罚“轻则罚去一个月的俸禄,重则丢掉官职大明宫离官员居住的 地方甚远,宫员日H五更上朝,碰上风雨之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进入上朝的 官员每进一座宫门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对姓名、年龄、官职等等要登记在册。 朝堂上官员的言行举止亦有严格的规定。从以上举的两个例子便可窥偌大的大 唐帝国严格的管理制度。
2. 2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艺术性的表达
著名文献纪录片导演时间曾说过:“做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有三个要点:第 一看有没有新的观点,这一点在我国主流媒体上做到十分困难。第二看史料上 有没有新发现,如果既没有新观点也没有新史料,那就要看你有没有新的讲述 方式,新的梳理方法。”③可见,一直以来,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都试图从不同 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在寻求着创作和突破。与我国早期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 片相比,近期的大型刃史文献纪录片在坚持纪实的基础上,艺术的倾向性更为 突出了。主要表现在:电影表现手法的借鉴(如蒙太奇效果的运用)、真实再现 及数字技术在影片中的运用和叙事技巧的升华。
2. 2. 1 “诗意的表达”——电影表现手法的借鉴
对近年來拍摄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有所熟悉的观众大多会有--种感觉,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好看了,画面生动了,制作精良了,表现手法越來越多样化 To甚至有观众直言欣赏起片中的部分情节就像在看电影。《大明宫》和《复活 的军团》等作品对“好看”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从镜头和画面语言的表现力 等方面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使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
;金铁木.《人明宫》解说词:《丹凤朝阳》.央视国际网站.http: //址网换替/pagc/PAGE 数五字多换替
'金铁木.《人明宫》解说词:《丹凤朝阳》.央视国你•网站.http: //址网换替/page/PAGE 数五字多换替 "员吉坎.坚持"丿'「不惊人暂不休"的时间[JJ.中国纪录丿丫网,址网换替\4-w乙asp
2. 2.1.1蒙太奇镜头的运用
“卢米埃尔摄制的影片运用了大景深镜头,并已具有蒙太奇的萌芽,这两点 都是拓展纪录片表现题材的重要手段,可惜并没有深挖下去,这也是导致纪录 片衰败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纪录片作品拍摄条件从坏境到器材都已经 为作品的表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优秀的蒙太奇镜头范例也是屡见不鲜。《大明 宫》第二集《丹凤朝阳》开篇讲述了大明宫最为气势磅礴的含元殿,首先,作 品并没有单单用远景来突出建筑的“大气恢弘”,而是衔接了两个大深景镜头, 一个是含元殿的正面景象,一个是含元殿前的广场上,数百官员在行走的镜头, 庞大的队伍在含元殿面前依然显得十分渺小;其次,为了从各个角度表现含元 殿的气势,作品引用了诗人李华对含元殿的描述“进而仰之,笃龙首而张凤翼; 退而瞻之,岌树巅而弊云末;仰观玉座,若在霄汉;倚栏下视,南山如在掌中”, 镜头就跟随解说词在这“一退一仰”中流走,这部分镜头的衔接使画面和解说 相得益彰的交融起来。(如图1、图2)
'任远彭国利.册界纪录片史略.冲国广播电视出版补.1999
图一:含元殿远景
图二含元殿侧景
作品的镜头也很重视通过动静结合的画面剪切来营造时空交错的视觉感,
《大明宫》在讲述武则天时代唐朝妇女开放而华丽的服饰文化时,镜头对准宫 廷中身着无领纱裙正曼妙起舞的宫女。一段舞蹈过后,宫女们翩然退下,这时 候,镜头由动态的舞蹈特写画面自然地切换到出土的若干张唐朝仕女图上。宛 若仕女从画中走下,起舞,暮然间又回到图画当中。这一动一静的连接给观众 带来了梦幻般的视觉感。《复活的军团》中,表达士兵是王者之师的组成时,作 品中分别对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镜头进行了叠加,近景为正在站岗的士兵“喜”, 再转切至一个与“喜”的表情颇为相近的一个兵马俑石像的中景镜头,紧接着 叠加了一个兵马俑遗址的宏大全景,生动鲜活的远古战场士兵形象与今天凝固 的历史文物交替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时空交错感。
2. 2.1.2 “表演”活跃了画面语言
纪录片的叙事一般以声音+画面的形式展开,画面的缔造起到补充和丰富解 说词的功能,对于人物的画面一般不出现对话,也不会给出人物特写镜头,进 入新世纪以來,大型历史文献片的创作者大胆启用表演活跃画面的手段,通过 “演”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大明宫》第一集《幻影迷城》,“在李世民的苦心 经营下,大唐开始走向兴盛之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殿中宴请归顺的北方游牧 名族头领,他与众宫女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太上皇李渊也在乐师队伍中 为其琵琶伴奏,原本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远景镜头,随着逐渐激昂的音乐突 然在李世明和李渊之间来回切换,李渊痛苦地紧锁眉头演奏、李世明疑惑地放 慢了舞蹈的动作不停转头看父亲,骤然响起的断弦声使音乐戛然而止,众人愕
然起身。太上皐痛苦的抱着琵琶与不远处伫立着的李世民对视着。这时,解说 娓娓道來,“帝国在蒸蒸日匕却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退位后的李渊 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史书记载,晚年的太上皐郁郁寡欢,整H沉迷于琵 琶弹奏当中。”太上皇因为几个儿子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感到十分痛苦,父子之 间的情感裂痕,通过一组依托面部表情的心理戏来向观众表达这对父子近在咫 尺却远在天涯的心理距离。相信即使当时不配以解说,观众依然能领会到画面 所要表达的意思。《大明宫》中,波斯王驾崩,武则天在紫宸殿命裴行俭护送波 斯王子回波斯即位的片段和李白第一次进宫见到唐玄宗时的情景,一边是解说 员的讲解,一边演员还配了台词。解说员的声音充满历史感,而演员的对话则 进行了模糊处理,似有若无,画面的故事感进一步丰富了解说的内容。
2. 2. 2 “情景再现”——搬演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的运用
“情景再现”又叫“真实再现”,它就是运用“扮演”等虚构的方法把过去 发生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 中去的技术手段。①我们对于它非虚构性质的定论是因为“情景再现”的基础是 重视模仿和重现消逝的历史事实。即便如此,“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在记录片 中一经使用,也被学界人士争论不休。反对派观点是,真实始终是纪录片生命 的核心,而“再现”会削弱作品真实性,限制了观众的想象力,长此以往,会 直接影响到纪录片真实的品格,受到观众的质疑,最终导致纪录片的消亡;支 持者的观点是:历史文献纪录片和现实记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文献纪录 片的原始影像资料十分匮乏,获取素材的渠道除了存世的无影无声的文字资料, 就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文化遗址。但这些“再现”的内容不仅是作品重要的 组成部分,也是观众在观看时感受历史情景的视觉需要。因而,“真实再现”作 为纪录片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在缺乏可用的历史影像资料,语言表达又不 足营造出已逝去的历史时空氛围的时候,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大可采取艺术的 形式模拟重现某一些历史片断。从近年来几部颇受欢迎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 來看,搬演的情节大大丰富了作品素材,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体现出纪录 片“纪实”风格的“个性化”,对今后纪录片的创新发展边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 一步:
I:.列.文献记录片表现于法管窥[J].电视W,2002. II
首先、“真实再现”弥补了大型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的不足。逝去的年代,有 限的技术,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无法在荧幕上重现,而搬演的手法最明显 和直接地弥补了观众的这部分遗憾。其次、“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增强和丰富 了画面表现力。作品中“真实再现”的各种场景,都是创作者翻阅了大量的历 史资料后才得以呈现的。无论从场地的选择还是演员的表演、灯光等一系列因 素都在导演的精心设计中协同作用,才成就了一段段极具艺术魅力的影像回顾。 很好地支撑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最后、“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 也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心理。从传播学角度来说,受众都会带着求异心理 和猎奇心理去看待传播的信息,这两种心理状态在观赏作品时同样存在。‘'真实 再现”手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当“真实再现”和受众 所想能够大致符合或者极大刺激了观众的试听感觉时,不仅是对作品传播的历 史文化内容的再强化,也是观众自我实现原则的过程体现,更有利于观众融入 到影片当中。
《复活的军团》中,“荆柯刺秦”这一历史典故的讲述就运用了搬演的手法。 “图穷匕现”后荆柯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惊恐万状地“绕柱奔逃”并“三 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逼真的情景再现让观众重回扣人心弦的历史现场的同 时,也对秦青铜剑的“长度”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复活的军团》中,启用了 敏敏词换替的骑兵扮演了帝国的威武之师,为了真实再现2000多年前的秦骑兵,拍 摄过程当中,导演要求撤掉所有的马鞍和马橙,让扮演士兵的演员双腿下垂裸 背骑马。导演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拍摄的当天,所有敏敏词换替都曾经从马上摔下, 受了不同程度的伤。①
《大明宫》中搬演的历史场景随处可见,既有重现当年历史氛围的''模糊 再现”,例如,讲述百官上朝有关的宫廷礼仪时,请了诸多演员再现了当年景象, 但是大多都釆用了官员们的侧影和背影和全景镜头,让他们在当年的历史现场 做历史人物所做的事,这种模糊再现的画面伴随着解说员的解说带观众进入了 历史时空;也有更具创新的“真实再现”:片中由演员“扮演”的数十位大唐重 要历史人物悉数登场,彻底颠覆了以往纪录片中,不让演员清晰面目出镜、对 演员表演成分进行虚化处理的做法。从唐太宗杀兄夺位、高力士为李白脱靴到 表现长安城胡姬酒肆的异域风情、唐明皇杨贵妃创作《霓裳羽衣舞》等经典历 史事件中,演员不仅有面部表情的特写,而且根据历史可查的资料,穿插了人
'哮寒•《复活的军团》幕后花絮:裸背骑马.央视国际网.http://址网换替/article/ARTI 数五字多换替
物之间的对话,灯光和音乐的渲染使得跌宕起伏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在尊 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对纪录片的审美发展边出了创新性的一步。
以上实例中所追求的“真实再现”效果,并非只是故事情节和形象素材的 罗列,而是创作人员运用镜头语言在讲述、追忆,在营造一种历史的氛围和心 境。虽然“情景再现”不可能完全复原历史场景,但主创们为了让受众在虚实 相间的场景再现中感受到“真实”的气息而竭尽了全力。
2. 2. 3 “梦幻还原”——神奇的数码特技
2010年1月,一部风靡世界的电影《阿凡达》让无数人领略了数字特技的 神奇所在。同年,由我国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特技团队制作的电子动态 版《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远远近近高低错落的古建筑,来 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说书的、拉木偶的、玩魔术的在画卷中活灵活现,让 人叹为观止。在这个视觉为王的传媒时代,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中所能造成的 震撼效果已经越来越稳固了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技术在纪录片中尤其是大 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的使用更为作品增添了几许瑰丽的色彩。2006年,大型历史 文献纪录片《圆明园》一经播出,人们不禁为片中瑰丽无比的万园之园的魅力 所震撼和折服。影片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步真正的数字电影。数字技术在大 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中以三维仿真动画、二维动画和数字画面合成的技术手法常 见。
三维仿真动画又称“三D动画”,三维仿真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 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 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 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 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①‘曾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 园”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断垣残壁,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唐 朝“大明宫”也在历史的沧桑变换中荡然无存,在这两部颇具影响力的纪录片 中,通过三维仿真动画技术,让观众重新领略了它们的风釆。“圆明园”的华美 早在历史学家和中外大文豪的笔下享誉世界。但代表了中华建筑艺术之博大的 “大明宫”却不为世人所熟悉,作品最开始,用一组数字打开了观众的想象闸
门,“大明宫,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 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通过三维动画仿真技术,“大明宫”的梦幻 还原让我们深刻体验了盛世大唐的气势磅礴。单单对“大明宫”宫殿群的特效 就制作了 148个三维效果图,而宫殿精模的构造由100多万个面组成。整个影 片的特效包括138个纯数字镜头,近60个数字画面合成镜头,特效画面长达 50分钟。(见图3:大气磅礴的大明宫全景)
图三:大明宫全景
二维动画是平面上的动画画面,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程序十分繁杂,需要 手绘每张图案再进行单线平涂的叠加,往往一个动画的人物简单的动作和表情 就要手绘出十多张画面只有细微变化的图案,例如充满智慧的《阿凡提》和优 美动人的《雪孩子》就是传统二维动画制作的产物。随着后期制作设备的更新 以及数码技术的不断运用,动画绘画绘制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依靠专业的绘 画软件來完成:可以输入和编辑关键帧;计算和生成中间帧;定义和显示运动 路径;交互式给画面上色;产生一些特技效果;实现画面与声音的同步;控制 运动系列的记录等等。“二维动画在历史类纪录片中常见形式则是应用于地图、 地标类说明,如《新丝绸之路》中每当讲述一个地方的方位时,就会出现一条 蜿蜒的蛇形线游走在一个平面地图上的情景,最后定在目标地点,这种较为简 单的运用方法只是起到一个辅助说明的作用,也是二维动画在大型历史文献纪 录片中一个很普遍的表现手段。而在《复活的军团》和《大明宫》中,同样是
作为解释地理位置变迁作用的二维动画,其表现手法渗入了水墨画的效果,颇 为生动美观。《复活的军团》第一集《王者之师》中,二维动画把历经一千年的 夏至秦之间的朝代变迁浓缩在短短的1分45秒:一张泾渭分明的古代地图上, 代表土地或者河流等不同事物的标识颜色鲜亮层次分明,几千年前的朝代以一 个个红色大字标明(例如:商朝就用“商”字、夏朝用“夏”字等)在解说员 的解说中依次登场,每当一个朝
公司宣传片拍摄-版权信息
公司宣传片拍摄-
虚拟演播室拍摄 三维动画制作 MG动画制作 影视视频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公司宣传片拍摄 天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王顶堤商贸城58众创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津ICP备14005706号-1

友情链接: 赚客吧 企业广告片拍摄 活动策划 企业宣传片制作 年会活动策划 广告片拍摄制作 动画制作 多媒体企业展厅 影视视频拍摄制作 广告策划公司 MV拍摄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天津活动策划 设计制作公司 虚拟演播室 中国家居网 短视频运营 动画制作公司 广告片制作公司 活动拍摄 VR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