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技术论坛
发表于 主页 > 技术论坛
第29卷总第123期
2011年第2期
科学・经济・社会
SCIENCE ・ ECONOMY ・ SOCIETY
Vol. 29, Sum No. 123
No. 2, 2011
【新闻与传播】
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曹陇华-马昊莹彳
(1.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数五字多换替;
2.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数五字多换替)
摘要: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呈现上升的趋势,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倾向使纪录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 间.2006-201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发展的-个转折时期,其意义在于主流话题以•种新的叙事方式和 形态为观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主流话题的普及与再现.本文以2006-2010年在中国网络电视一《人文历 史一纪实台》中播放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样本,对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 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叙述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和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加
中图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815( 2011)02 -0153 -08
Narrative Study for Historical Cultural Documentary of
China from 2006 to 2010
CAO Long - hua1 , MA Hao 一 ying2
(1.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Lazhou 数五字多换替, China;
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数五字多换替,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enlury, the liislorical culture documenlary films creation has presented the rising lendency, the narrative angle of view^ mi山iplex tendency enables the documentary film Io have the l)igg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development transition lime of a documentary Him in Chinese history culture theme is from 2006 to 2010. Its significance is the mainstream topic is accepted as one new narrative way and the shape by the audience. Thus has realized the mainstream topic widespread and the reapear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ampl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ocumentary from 2006 to 2010 which played in CNTV, documentary for the samples for a typical feature of work,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period of historical culture, subject documentary is the narrative of the content perspective, the naiTativ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new breakthrough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documentary of historical cultural: narrative words; narrative cont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性的纪录 片的一种类型。2006—2010年,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进 入了成熟期,不仅表现在历史感和人文性,更体现在叙事技 巧、叙事话语风格、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的完善。纪实主义是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始终坚持着对纪
录片本性的尊重态度,将表现与呈现、造型和写实建立在历 史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叙事结构更加注重故事化与情 节化,坚持以屏幕形象、画面、实况音响为主,以解说词、字幕 为辅,从而使此类纪录片的叙事特征逐渐呈现出稳定的变化 趋势。
收稿日期:2011 -03 -10
作者简介:曹陇华,女•山东威海人,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学,中外文化,哲学,法学,社会学等。
一、叙述话语风格的转变
我们知道,电视纪录片的叙述话语是由指示语言和指意 语言相融合,人声叙述与故事叙事同时进行的结果。指示语 言即画面与镜头,指意语言是指纪录片中的有声语言,包括 解说词、同期声访问、旁白、自然音响中的对话与独白。近年 来历史文化类型纪录片在指示语言方面,越来越突出了画面
+长镜头的叙事作用,在指意语言方面,从最初的解说词向 解说词+画外音+字幕+同期声方面转变。
1.指示语言一蒙太奇和长镜头结合的叙事作用
纪录片的指示语言是指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大致可以 分为两类:长镜头(Long Take)镜头语言及蒙太奇(Montage) 镜头语言。在这里,我们首先将这两种指示语言作一个对 比,如表1所示。
表1长镜头语言与蒙太奇语言的对比
指示语言 长镜头语言 蒙太奇语言
特征1 再现性、客观性 主观性、表现性
特征2 时空的连续性 不连续的时空
特征3 无控制的剪辑 镜头的对接
特征4 开放性的叙述方式 对比和冲突,封闭式的叙述方式
通过对这两种指示语言的对比,我们发现前者重视影视 语言的再现功能和纪实性,而后者强调影视语言的创造性使 用和戏剧效果。长镜头是时空连续的画面语言,画面+解说 的叙述方式。画面+解说的方式在近五年的历史文化纪录 片创作中被频繁地使用,不同的是画面+解说的叙事方式不 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讲述,其中充满了巧妙的故事性,为再现 性的真实提供更多思考空间。解说词的讲述是一种旁观姿 态代言性叙述,声画的致性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完整。在指 示语言的叙述中,近五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结合了长镜头语 言和蒙太奇语言的主要特征,在纪录片的画面处理上,不仅 通过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画面的真相,而且以故事化的叙述 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可视性。
在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到长镜头语言的 多次出现。从鸠摩罗什抬头的一瞬间,到当代的库车老人的 脸庞,历史的跨越在两个特定的长镜头中表现出来,尽管前 者是在扮演中实现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是一个王国兴 衰的因素,这部纪录片将两个因素结合起来,重现了龟兹国 逝去的背影。纪录片中很少看到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再现,相 反,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在历史长河中被重视。古城今昔之间 的反差,在每一个小人物的画面中得以体现。守护龟兹古城 遗址的护理员与鸠摩罗什的形象交换,给这座古城的历史写 下了完整的句号。同时,纪录片对鸠摩罗什这个历史人物的 岀生、家庭以及他学习佛法的整个历程作了片段式的叙述, 建构了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面貌。在《喀什》一集中,纪 录片讲述了喀什作坊土陶的烧陶技术的困境与现状,视角定 格在烧陶手艺人对手艺面临失传的担心与忧郁。这个特写 镜头背后,是对喀什古文化传统消失的一种忧郁情感的表 达,这个镜头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可以说,历史文化纪录片 在指示语言方面的成熟,一方面体现在是纪录片视角的清
晰,一方面是逻辑思维的严密。视角的清晰要求对于长镜头 语言的重视,而逻辑思维的严密要求对故事要有理性的 分析。
2.指意语言一解说词+画外音+字幕+同期声
从表意性来看,纪录片的语言是传递理性、客观概念的 语言,他与直观性的指示性图像不同,具有抽象、逻辑、客观 等特点。传统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中,指意性语言主要来自于 声音一解说词,它是结合某种访问的声音以及语言的承 担。解说词秉承了格里尔逊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画外解说 的方式引导着叙事内容的进程。在近几年的历史文化纪录 片中,其指意性语言开始由简单的“解说词+画面”向''解说 词+画外音+字幕+同期声”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历史文 化纪录片开始通过叙述与观众建立互动的关系,并釆取“画 外音+字幕+同期声”来保持历史叙述的开放性。画外音是 依附于画面之外的解说语言,画外音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 述中仍然是创作的主体,能够完成最为基本的叙事。由于历 史文化纪录片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事件与人物的描述都是过 去时态,画外音的连贯方式会使画面更加流畅,也是连接叙 事因果关系的镜头连接方式。从叙事功能的角度来讲,解说 词具有叙述性、描述性和展示性。字幕是对画外音的辅助性 媒介,是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系统中最接近书面文字表述、解 读方式的解说样式,川同期声包括了纪录过程中的釆访、现 场对话等,发挥了纪录片语言的对话功能。
在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我们可以发现纪录片中指意 语言形式的转变。这部纪录片是在1980年播出的《丝绸之 路》的基础之上对丝绸之路的再一次拍摄。
我们通过两部纪录片在指意语言的比较上可以看出这 种转变。(见表2、表3)。
画面 解说词
沙漠的全景式镜头 公元前2世纪,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收录了一封信,是匈奴冒顿单于在公元前 176年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信。
对信件资料的特写镜头 信文相当长,其中一小段文字涉及了楼兰。
対楼兰示意图的特写镜头 楼兰,是张務完成的汉文英译,即是族名,也是国号。楼兰,位于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淖尔荒 原,为西域三十六个国之一,据目前己有的文献资料,很难勾画清楚古代楼兰的面貌。我们 无法确切地知道,它何时立国,何时灭亡,统治地域育多大,王国子民们的种族、语言、信仰 是怎样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西汉初期,楼兰已是丝绸z路上•个重要的绿洲城邦Z国。
这是纪录片《丝绸之路》开篇的一个场景(表2),纪录的 解说词使用的是女声,其中可以感受到抒情式散文化解说的 方式。整部纪录片中,解说词是唯一的声音来源,处于支配 的主观视点之上,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指意性语言。这种
语言风格尽管能够提高纪录片的文献价值和思想品位,但是 叙事语言的方式往往使叙事脱离了叙述对象的本体,忽略了 具体性,仅仅是文献与概念的敏敏词换替性展示。再来看《新丝绸 之路》第一集《生与死的楼兰》的画面与解说,如表3所示。
表3《新丝绸之路》第一集《生与死的楼兰》开篇画面与解说
画面 声音 解说词
沙漠的全景式镜头 (自然音响)沙漠中风沙的呼啸声 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
沙漠的中景式镜头 (自然音响)汽车行驶的声音 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 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沙漠中骸骨的镜头 (自然音响)汽车行驶的声音,沙漠中风沙的呼啸声 摄影师随新疆考占队一行23人由库尔勒至若羌干线上 的阿拉干,向东进入被称为绝城之地的罗布沙漠,去发 掘罗兰以西100公里处的一座神秘的墓地。
小河墓地遗址 (拍摄现场的音乐实况)考古队在考古现场的声音,有人 if ]对话的声音,有汽车卸载的声音 考古队运来了所有的辎重给养和工作器材,在罗布荒原 的沙漠中工作近3个月。
考古对于伊第利斯 的中景镜头 (同期声)记者“这个是红色的?”回答“从目前来看, 好多柱子看一下情况•应该它以前全部是涂红色的,因 为这个面由于几千年的风蚀,红的己经被风蚀掉了,但 是从下部还保存了红色。” 这些立木理藏在沙土中残留着红色。
在《新丝绸之路》中,我们发现有声语言的来源开始呈现 多样化的趋势,不仅有画外音,而且有自然音响中的各种声 音、同期声访问也成为有声语言中重要的部分。写实性的语 言增强了画面形象的真实感,特别是同期声访问,增强了纪 录片的文献价值与科学性。现场的原始音响作为纪录片的 表意元素,属于“真实电影”的风格。历史文化纪录片能够吸 收这些表意元素,共同完成纪录片的叙事,成为近年来此类 纪录片叙述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化 纪录片依然在使用音响索材,写意性的效果声配合画面情绪 的发展,这是作为衬景使用的配乐,对画面发生着积极的辅 助作用。纪录片《人国崛起》是使用配乐的代表作品,其中配
音与画面建立了一种主导与辅助的关系,配乐在依靠音乐的 感染力制造了叙事气氛、加强了哑面的特定情绪.音乐的旋 律与节奏随着叙事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对画面发挥着渲 染作用和暗示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对于配乐的大量使用, —定要保持慎重和目的性。
二、内容的故事化与情节化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制作中,如何展现历史文化的面貌, 是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历史的叙事,不仅要遵循纪 实主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要通过画面将历史叙事展现出 来。叙事语言中,画面是最基础的叙事单位> “画面是一个
空间概念”,m从视觉形象的空间构成來理解画面的表意,是 为了使纪录片创作者重视造型的作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 画面涉及到“历史文化的具体形象”和“历史文化的还原再 现”"历史文化展现的具体形象,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包括真 实的影像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料、口述资料。在纪录片 《大唐西域记》中,画面大量地出现了敦煌壁画中玄奘的形 象,有石雕、石刻中西游记的画面,有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 图》中说书人讲''西游记”故事的画面。画面是由不同的景 别组合而成,这种表意的指向符合人们日常观察事物的视觉 习惯,承担着叙述故事的功能。
1.悬念与冲突
一般认为,历史文化纪录片只是关注历史文化环境的变 化,而忽视对于故事的叙述。在近年来的此类纪录片中,不 难发现,画面语言的故事化,逐渐被使用于创作之中,成为叙 事不可缺少的元素。画面与画面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与叙 事联系。画面之间的逻辑联系就是通过全景镜头进入细节 局部,然后通过这一细节切入另一个中景距离现场,这个距
离空间要素能够给观看者一个相对清晰而又具有细节认读 的事件空间现场。而画面之间的叙事联系则可以通过制造 悬念,使得情节不再是平铺直叙的解说与灌输,能够充分调 动观众的情绪,间从而使其进入叙事情境之中。悬念与冲突 是剧情片中使用的修辞手段,但是在近年来,这一特殊的修 辞手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之中。如 纪录片《甘肃古事》第一集《千古遗恨秦公大墓》开篇,就以 礼县大堡子山为何会被卜法挖掘为叙事线索,而展开对于秦 公大墓的历史渊源的追溯与纪录。镜头构成是解说词与学 者介绍。解说词在叙述过程中突出了“悬念”的语调,通过学 者的考证性研究从而揭开一段被尘封和遗忘的事件。
从不同的层面上来分析,个体自身的内心冲突、个体之 间的冲突、个体与环境之间构成了冲突的三个层面。近年来 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叙事中,这三个层面的冲突在画面中都 有所体现,从而增强了叙事戏剧化和画面的可视性。卜面我 们来看纪录片《甘肃古事》第一集凶第一分钟的画面与解说 词,如表4所示。
表4《甘肃古事》第一集第一分钟的画面与解说词列表
画面 解说词
礼县乡土的全景面貌 礼县,地处甘肃省山大沟深的南部地区,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国家级贫闲县中,诚实裤良的五 卜几万农民精打细算地与穷苦进行着艰难的抗争。
礼县大堡子山(拍摄重点)的全景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礼县一时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国声名鹊起,这里发牛.了令许多学者、 政府官员和有良知的普通老百姓都深感痛心的盗墓风潮。这场古墓浩劫堪称“千古遗恨”
通过这组镜头与解说词,观众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一个 国家级贫困县为何会出现盗墓风潮?”这段悬念的设置使得 叙事进入了第-个高潮。之后整个故事的叙述中都是由-个一个悬念组成:
悬念一:为什么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会出现盗墓风潮? 悬念二:为什么在大堡子山会有大量的青铜器出现? 悬念三:大堡子山的墓群是秦人第一陵区的西陲陵区 吗?
悬念四:为什么秦公大墓会出现在礼县?
对于这四个悬念的设筐,构成了对于《千年遗恨秦公大 墓》的整个叙事的线索。每一个悬念的解答过程,都是完成 一个叙事情节的记录过程。由学者与民间农民两方面的阐 释和所闻所见,构成了对于悬念的解釋。悬念开启一个核心 事件,悬念的递进是一个自然的过渡。其事件发展的内部逻 辑联系,促成每一个悬念到下一个悬念的递进,再由不同的 事件来围绕核心事件完成对其的叙逛《新丝绸之路》第一 集《生与死的楼兰》在开篇,就以一连串的悬念开始整部纪录 片的叙事。一方面,纪录片对被称之为“小河公主”的“楼兰 美女”的发现过程作了完整的记录,一方面设置了许多悬念: 这些古代居民生存于哪个时代?他们来自哪里,以怎样的方 式生活?为何又会突然消失?这一系列疑问与假设成为了
第一集叙事的主要内容。
2.故事化叙事和真实性的融合
历史文化纪录片主要集中在对历史文化事件的叙事,其 中对历史现象在电视中的重现、历史故事的陈述成为纪录片 的主要叙事主体。历史事件如何既符合电视媒介的传播特 质,通过电视媒体这种媒介艺术来传达视觉效果,又能够坚 守纪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得纪录片的叙述成为吸引人的主 体。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故事化不同于剧情片,它是将生活事 实或者历史片段进行开放性的组织。在近五年的历史文化 类纪录片中,主要通过完整的历史情节建构和叙事原型人物 的塑造,实现故事化叙事和真实性的融合。
首先,表现为完整的历史情节重构。
历史文化纪录片,是利用影像对正在发生的现场事件和 非现场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影像整合,最终成为一种可以作为 历史事件的影像见证。饭在完成故事化叙事的过程中,历史文 化纪录片常常通过对于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和人物的加工和处 理,来突出其叙事主题。纪录片《大明宫》在对历史情节重构 时,主要借助真实再现的手段来完成,片中不仅由专业演员来 扮演和模拟唐代宫廷生活、战争场面,而且采用戏剧化的冲突 重现了政权争斗的场景。事件是纪录片情节结构的基点,事 件含有当事人主体的话语选择与意向,事件既有一种开放式
的结构,又是一种相对固定稳定的结构。而在历史文化纪录 片中,叙述与展示两种话语形式在完成结构的整合。5先来看 纪录片《大明宫》第一集创影迷城》中的一个情节:
同期声“大哥,不能再等了”
“我想秦王不会这么早下手,等进宫见了父亲再作决
定。”
臥哥,情形不对?”
画面:两人走出玄武门.
画面:玄武门关闭.
画面:秦王李世民的扮演者出现.
画面:李建成、李元吉被众人围困。
画外音: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大唐皇室家族开始 互相残杀.
画面:秦王李世民射杀李承乾.
画外音:震惊帝国的政变持续了仅仅几个小时,在六月 四日的这个黎明.大唐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杀死 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帝国的最高权力.玄武门之 变,极大地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历史,它不仅造就了一位 名垂千古的帝王,也为一座宫殿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画面中岀现了公元626年,大唐立国时期的玄武门,演 员分别扮演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重现了当年玄武门 之变的情形。由于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不在现场”的缘故, 事件的连续过程形成了…个完整的镜头系列,这短短的儿个 画面、几句对白,就还原了当年玄武门事变的原貌。关于唐 代发生的政变,纪录片将“玄武门”作为一个入口,从而能够 观察到唐代政治权力产生的某些背影因素。我们再来看纪 录片《大明宫》第三集《日月当空》中的一个情节:
画外音:公元710年,吐蕃人论弥撒离开大唐后不久,大 明宫的玄武门又一次爆发了政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玄武是镇守北方的大神.但大唐的玄武门,似乎总与宫 廷政变联系在一起.唐太宗在太极宫的玄武门发动了
政变,夺取了帝国的大权,而这一次策划政变的人是李 隆基.
画面:玄武门的特写镜头.
画面:玄武门开启.
画面:玄武门口的厮杀.
“玄武门”成为唐代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唐太宗李 世民和唐明皇李隆基岀场的奠基,也象征着“贞观之治"和 “开元之治”的出现。是纪录片的叙事焦点,引导事件进入高
其次,原型人物的扮演及心理描写。
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无论是从文献资料的考证,还是 从对于这些资料的掌握、阐释,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更加注 重故事性叙事所形成的历史真相。在纪录片长期以来的各 种争论中,关于“真实性”的争论延续至今。事实上,在纪录 片的创作中,艺术真实是纪录片真实性的一种表现方式,而 对细节和局部的扮演和再现,则是为了更深一步呈现历史画 面。在近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中,传统的“画面+解 说”方式己经不再是单-的叙事方式。代表性人物的扮演具 有重要的意义,从而能够强调叙事的现场感、故事性和传奇 性。表5中以三部纪录片为例显示了“原型塑造”在历史文 化纪录片叙事中的位置。
表4《大唐西游id、《新丝绸之躊、《大明宫》人物塑造特征对比
《大唐西游记) 《新丝绸之路》 《大明宫》
首播时间 2007年9月30日 2006年3月10日 2010年2月12日
首播频道 CCTV -10 CCTV - 1 CCTV - 10
原型人物塑 适特征对比 由文献、壁画、绘画、动画来完成对原 型人物的还原,没有具体的演员扮演 由专业演员扮演,扮演者只有具体的 个人,没有过多的历史场景的再现, 个人形象画面处理比较模糊 由专业演员扮演,有生动表情、语言 和对话,历史现场还原场景较多
《新丝绸之路》是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之上完成的作 品。这部纪录片颠覆了以往的高亢的解说方式和简单的资 料整合,以一种深沉、幽远的情感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宗教传播以及古老城市的兴衰展现出来。整部片子基调缓 慢,似乎数千年的丝绸文明就在画面人物的切换中流淌。在 第四集《一个人的龟兹》中,对原型人物鸠摩罗什的形象塑造
主要釆用淡化、模糊具体形象的方式,由不同年龄阶段的演 员扮演其幼年与成年。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纪录片借助情 境再现的方式尽可能向真实面貌逼近,例如从服装、道具、布 景等细节上做到最大程度的考证。在这部纪录片中,对于人 物的心理描写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画面:i轮旭日升起.
心理剧情声:母亲,我不再埋怨您了,心开始如水平静, 从前那些欢乐的回忆,己经不再实施诱惑着我,一个新 的世界像海一样辽阔,等待我去遨游.
画面:一盏灯光下,小鸠摩罗什读经的形象.
背景音乐响起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吸收了影视语言的 表现手段和方式,其中有不少剧情片的构成元素,例如对于 在画面与解说之外,原型人物的独白、心理描写以及对于背 影音乐的使用。而为了增强历史现场感,对于原型人物的塑 造和搬演成了-种基本的表现特征。
纪录片《敦煌》从第…集《探险者来了》开始,斯坦因的 形象就使用了专业演员来扮演,并以特写的镜头对准他的容 貌。在第四集《无名大师》中,不仅还原了民间工匠史小玉的 形象,还通过解说来解读他初次来到敦煌时的内心感受:
画面:史小玉面朝壁画.
解说词:史小玉看到的这幅壁画,就是佛陀的一个前世, 萨塡太子的故事.
解说词:不知不觉,刚到莫高窟不久的史小玉已经看遍 J'这里较早期的一批壁画.
画面:史小玉观看壁画。
解说词:真正吸引史小玉的,并不是那些曾经感动过他 的佛教故事,而是先辈们用笔用色的技巧.史小玉发 现,这些壁画的佛像多半是半裸体,他们不但动作夸张, 而且面容、神情充满了沉静和神秘的色彩。这种鲜明的 外来印记,他在中原的绘画中是从未见到过的.
画面:敦煌壁画.
解说词:面对这些新面孔的菩萨,史小玉感受的到,他们 与中亚的距离一点一点远了,而与中原的距离一点一点 拉近了.
画面:史小玉面朝壁画°
从这些画面和镜头的组接中,可以看到被还原的画匠史 小玉与敦煌壁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纪录片《大明宫》,主要通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杨 贵妃、李白等不同时期的36位历史人物叙述了 55个历史事 件,从而建构了大明宫与唐代兴衰的历史。这36位历史人 物分别由专业演员扮演,增加了纪录片的可视性《大明宫》 是一部大型史诗剧情纪录片,也正是从《大明宫》开始,历史
文化纪录片对于原型人物的扮演,逐渐出现了过度扮演的趋 势,主要代表人物都是由专业演员来扮演:《敦煌》更是将这 种扮演方式推向了高潮,在纪录片开拍之前,纪录片摄制组 专门组织了演员的招募活动。正是纪录片中原型人物的过 度扮演,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的界限。 但是,纪录片的叙事与剧情片的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 面,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扮演不同于剧情中的扮演,它建立 在严格尊重纪录片纪实美学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告知性的搬 演和非虚构的扮演;另一方面,历史文化纪录片所使用的素 材是自然素材,无法产生强烈的戏剧性蒙太奇效果L.《新丝 绸之路》中,扮演的原型人物是史料记载中有真实记载和可 考证的历史人物。讯《敦煌》中对画匠史小玉的扮演,创作者 在扮演开始之前也通过学者的语言告诉观众扮演的段落和 部分。
三、叙事视角的变化
纪录片的叙事情境主要将视角落在“叙事者与叙事对象 的种种关系”之中。就叙事而言,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叙事内 涵起着控制作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 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通常从故事外部视点来叙事论述。故事 外部视点是通过画外的人称叙述和非人称叙述呈现故事,也 就是说画外音即叙事视点,然后通过摄像机来展示。这种视 角也被称为全知视角,其优势在于能够全方位地描述叙述对 象。在近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中,全知视角开始与内 部视角、主人公视角想结合,为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视角 开拓出新的类型。
1.内部视角与全知视角的结合
历史文化纪录片基本是以全知视角为主体,在纪录片叙 事的过程中属于主导型叙述。主体性视角即内部视角,是-种民间视角,指通过故事内部的角色和身份来讲述,强调主 人公的理解、情感和认知。全知视角与内部视角的结合,不 仅因为历史纪录片重视宏大叙事和集体情感,更重要的是情 节与细节的真实回忆和感触的流露,丰富并且补充了历史文 化研究与重大历史题材。
在纪录片《再说长江》中,可以看到故事外部视角与内部 视角在这部纪录片中都有出现。法国人乐家生多年前来到 丽江旅游,因为爱上了这座古城于是长期居住下来。他在片 中用法语介绍了自己在丽江的生活及感受。他的介绍中不 仅谈到了丽江有特色的酒吧,而且谈到了丽江的山水。通过 在这个外来者的视角,纪录片呈现了丽江古城的传统与现代 元素。乐家生的个人讲述,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即故事内部 视角。这种口述性的纪录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的,鲜 活的、充满感情的个人历史成为历史文化纪录片的重要部 分,与全知全能的视角结合起来,完成了整个大型纪录片的 整体性叙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许多片段引用了当事 人的口述,并从当事人的视角来突显叙事主题。第五集《和 川寻宝》开篇,全知视角落在一副带有美玉般微笑的东方美
女壁画上,并以此切入,将观众带入古代于阑国的中心 一 沙漠腹地丹丹乌里克。对于和田美玉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 追溯,全知视角以权威的观点和最新的史料论证带给观众可 信的历史现场感。同时,当事人的口述和面孔构成了和田历 史的现实性纪录。釆玉人益米•尼亚兹口述了他的寻玉经 历:
“每年就是二月份到十月份,到冰山采玉的,那个路呀很 难走,上山以后住的话,下面也是冰,上面也是冰,在冰里面 过夜……”
这段口述形象地还原了釆玉人生活的艰难。口述是在 摄像机前展开的,釆玉人沧桑的面部则是其艰险生活所留下 的最为真实的印记。我们发现,从整个篇幅来讲,当事人的 内部视角并不占有太大的比例,但是如果缺少这段口述过 程,那么对于“和田寻宝”这个主题的叙述就不会如我们所看 的那样真切和鲜活。对于和田历史的再现不是《和田寻宝》 的唯一叙述内容,现代和田人如何在这个古老丝绸之路的路 口生活也是创作者的叙述目的之一。玉有高雅、含蓄、包容 的隐喻,那么和田人是如何在这种玉的品质的指引下,促进 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当代和田商人阿里木成为纪 录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之一。全知视角介绍了玉王阿里木 是如何靠劳动和刻苦建立了自己的釆玉场和玉石公司,又是 怎样资助贫困老人和孩子的。纪录片中也记录了主人公阿 里木自己的讲述:
“他们家里有困难(指着那些贫困的学生),我先将他们 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学费、生活费都是由我负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隐喻,即和田人与玉石 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纪录片中,有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人 物使纪录片中的现实有了意义和生命,近五年来,历史文化 纪录片将叙事对象从宏大的主题,开始向个体转移。叙事对 象呈现个体化的趋势,叙事个体化不但有利于深入挖掘叙事 主题,增强叙事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而且开启了观 众审美体验的心感。
2.主体性视角与全知视角的结合
创作者的视角带有主体性特征,在叙事过程中主动参与 了叙事的整个过程。创造者的语气、表情或者是对具体问题 的设置都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主题的主观性倾向。创作者也 参与了纪录片的叙述。在纪录片《话说长江》第…集《重上 江源》中,纪录片主创人员从镜头外走向镜头之中,成为这一 集中主要的叙述对象。向格拉山东雪山挺进的CCTV的车 队,主创人员对汽车的擦洗,主创人员遇到的风雪,都成为第 一集叙述的主要内容。可以说,在这一集的叙述中,主创人 员成为主要的叙事对象,在对长江源头的探寻中介入了整个 叙事过程。纪录片《碉楼往事》是由新影厂出品,王一岩的作 品。该片从矗立在江门五邑地区的碉楼出发,将视野跨越近 千年,纵横了整个华人世界的更宽广的领域,收集大量的珍 贵历史画面,以真实再现的纪实手法,记录了独特的人文故 事风景,展示了华侨华人的奋斗史和族群记忆的真实场景。
在这个片子的第一集《金山寻梦》中,就出现了记者釆访美国 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淘金客的情景。记者与淘金人之间的 对话是:
画外音:在河岸边,我们遇到了 一位淘金客.
画中对白:(拍摄者)where did you find this gold? In this river or that river?
(淘金客)oh , that river, on the other side. I find this gold on the other side. How many years you work in this river? In this river ? May be ten years.
画面:镜头中出现了一小块金子.
画外音:淘金客外远道而来的游客的每•次表演都是同
—块金子.
画面:淘金客与记者之间的谈话(记者形象出现,此时 的对话是虚化的)
画外音:这是淘金客善意的小把戏,在这条河的泥沙中, 虽然有时也会淘出些金沙,但能够轻易掏出如此大块的 金子己经是•百六十多年前的事了.
可以说,记者与这位淘金客之间的对话,是一种隐藏的 叙事视点,并且作为一条穿越时空的叙事线索,从而引岀金 山寻梦中早期来到加州的广东华人的那段尘封的故事。这 部纪录片中记者主观的观察视角并没有《再说长江》那么显 而易见,但是他也代表着创作者的主观介入,记者的形象出 现在镜头中,这种叙事论述的方式,引导了故事的进程。纪 录片《再说长江》十六集《他乡故乡》中,创作者对于一个移 民家庭的跟踪性的拍摄,用移民的“内视和”来看待,甚至来 感受三峡移民工程带给他们生活的改变。下面这个情节是 第十六集《他乡故乡》中三峡移民与拍摄者之间的对话(胡 志满是三峡大溪村最后的移民,但是拍摄者没有出现具体形 象):
画面:胡志满在三峡生活起居场景的中景镜头.
画中对白:(拍摄者)这个房子是你盖的还是上辈人盖 的?
(胡志满)是我盖的.
(拍摄者)那你多大时盖这个房子?
(胡志满)我十七岁,我盖这个房子的时候还没订婚,等 到和两个哥哥一分出去.我就在盖这个房子。我父亲47 岁在河里淹死了,我和我妈在一起,这是在我手里盖起 来的房子.
(拍摄者)那也不容易啊!
(胡志满)那是当然了 .反正要弄个躲雨的地方(面部露 出不舍和哀伤的情绪)
画外音:胡志满在这里结婚生子,一住就是四十年,如 今,新房子早己变成了旧房子.三峡,长江,就是这么给 胡志满烙下了一生不能忘怀的印记.
画而:胡志满与家人吃饭的中景镜头.
画中对白:(拍摄者)我们这里是正宗的瞿塘人家,是吗? (胡志满的儿子)我是住瞿塘峡峡口的,那这个是不假 的.
(胡志满)远不远.那离我们那儿也有几十里路呢?(遗 憾的表情)
(拍摄者)以后看长江,还可以看到啊!
(胡志满)哪右我们这里一眼望到的行呢?要说我思念 我的家乡,也就是因为这个.船叫我也听得到,船下来 了我也看得到,(自豪地说)那到了哪儿,这个要求达不 到了。(埋头吃饭)
(拍摄者)你喜欢听船声啊?
(拍摄者)是啊!
画外音:的确,胡志满此去他乡,再也没有可以摇晃的船 可以睡,而三百多年前,他的祖先第一次爬上了江边的 这块山坡.
画中独白:这一上坡呢.就是个荒坡.先头来的.还有点 熟田,后来的.就是荒坡,就把这个草挽起来揪揪,挽了 的就是我的,我是挽草为结,捡石头堆起来.
从对话及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外音在这个情节中 只起到了一个总结式的作用。而胡志满本人的口述基本上 都是基于拍摄者的引导与提问而回答的。
结语
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价值得到了观众的 认可,纪录片的频道化发展也为其提供了高端的、独立的平 台。这些条件的成熟对于纪录片的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
近五年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从叙 事理念、叙事手法和表达形式上,开始寻找到--个新的突破 口,故事化叙事成为此类型纪录片开拓和发展的一个方向。 笔者认为,历史文化纪录片于近五年在题材上表现出多元化 发展的趋势,但传统的主题依然是许多纪录片创作者青睐的 对象。饭故事化的叙事理念逐渐被吸收到此类纪录片的创作 中,并大量地运用了真实再现、扮演搬演的表现方式,从细节 化的情节入手,突出个体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地位,人物的 情感式抒发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得到体现。这些都是这一 类型纪录片于近五年创作中发生的变化。从中可以发现,我 国历史文化纪录片正在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技巧上发生着转 变,而这种转变是通往叙事的一条道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 叙事精神在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展现,那就是:真实的历史 对于个体的关怀以及对于历史文化真相的探索与反思。
参考文献:
[I ]冷冶夫.解说形式的变迁[J].当代传播,2003.89.
[2 ]钟大年,雷建军.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I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6.2&
[3 ]肖平.纪录片历史彫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M],北京:中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4.
[4 ]肖平.纪录片历史影像的制作基础及实践理论北京:中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53.
[5 ]曹陇华.教育应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J].科学•经济•社 会.2004,(6).
[6 ]任志明.论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摄制人类学纪录片的潜在价 值一以甘肃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8,( 4).
(曹陇华编发)
(上接第152页)
参考文献
[1 I孙谦.中国检察制度论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晏向华.公检法职能分工应重新表述[EB/OL]. http: 〃www. jcrb. com/n 1 /jcrb!261 /ca数五字多换替. htm.
[3 J [法]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M].北京: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1999.
[4 I石少侠.检察权要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5 ]梁国庆.中国检察业务教程[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9.
[6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I 7 |中国社科院.现代汉语词典I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 ]邢永杰,刘卉."检察学基本范畴的六大问题” [N].检察日 报,2009.
[9 ]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的检察改革” [EB/OL]. http: //www. eivillaw. com. cn /article/default, asp? id =数五字多换替.
(文言编发)
公司宣传片拍摄-版权信息
公司宣传片拍摄-
虚拟演播室拍摄 三维动画制作 MG动画制作 影视视频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公司宣传片拍摄 天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王顶堤商贸城58众创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津ICP备14005706号-1

友情链接: 赚客吧 企业广告片拍摄 活动策划 企业宣传片制作 年会活动策划 广告片拍摄制作 动画制作 多媒体企业展厅 影视视频拍摄制作 广告策划公司 MV拍摄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天津活动策划 设计制作公司 虚拟演播室 中国家居网 短视频运营 动画制作公司 广告片制作公司 活动拍摄 VR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