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与品格
技术论坛
发表于 主页 > 技术论坛
内容摘要
人类学纪录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 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研究所取得的 成果的形象化表述。人类学纪录片也是纪录片的一种重要类型,但 它在创作目的、观察对象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拍摄方式等方面又与一 般的纪录片有着明显的不同:人类学纪录片主要关注反映的是人类 的生存状态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演化过程;人类学纪录片观察客观对 象的视角除了一般纪录片采用的客位视角外,还常常采用主位视角 以及主客位交互视角;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一般都需要较长时 间的田野调查,等等。因此,人类学纪录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和 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内涵和品格主耍表现在人类学纪录片所体现的 文化观念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上。
从文化观念上看,人类学纪录片与人类文化学有着非常密切关 系,因而人类文化学中的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变迁观等 核心观念都能在人类学纪录片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这就使人类学 纪录片具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蕴,通过人类学纪录片我们可以以 更科学、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人类所创造的文化。
从文化功能上看,人类学纪录片具有记录保存文化、阐释文化 意蕴、传播交流文化等功能。首先,摄影机的机械记录功能保证了 人类学纪录片为我们记录下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迅速消失的传 统文化,同时,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而也具有保存濒危文化的作用。 其次,探寻文化的内涵与意蕴,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目的,而影像 技术手段提供了对于文化的一种书写方式,也提供了--种寻找文化 意蕴的方式。人类学纪录片完全可以发挥借助于对深刻的文化命题 的农达来探寻文化的潜在意蕴、阐释文化本质的巨大功能。再次, 人类学纪录片由于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所做出的客观真实地记述, I夭I而讨以帮助生活于不同文化背景卜•的人们之间增进理解、促进沟
通,让人们分享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这就使它在传播交流 文化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传统的人类学纪录片更多的是将目光聚焦于少数族群 的边缘文化,那么,由于当下人类学学科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使得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也出现了新质:具有后现代因素的 “引发人类学纪录片”、“都市人类学纪录片”以及我国的“汉学人 类学纪录片”等等都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文化品格,文化观念,文化功能
Abstract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anthropology theory, utilizing synthetically scientific method of anthropolog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movie and television,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visualize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human culture.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is also one important type of documentary films, however,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documentary film in the creation goal, observation angle as well as concrete photograph way.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reflects mainly humanity's survival condi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human culture. Besides, the objective angle which is used by a general of documentary films,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also frequently uses subjective angle as well as the mixed angl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view.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needs a longer time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has deep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cultural character, which are manifested by cultural ideas and cultural function.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ideas,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has extremely close relation with human culture, thus some core ideas such as cultural overall view、cultural relatively view、cultural vicissitude view can manifest best in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 which enables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to have deep cultural implication. We can be more scientific and objective about culture which humanity created through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From the aspect of cultural function,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can record and save culture, and explain cultural meaning as well as communicate culture .First, the camera has guaranteed that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record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rapidly disappearing in our time, simultaneously,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preserving culture which is in imminent danger. Second, inquiring about cultural connotation is the research goal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the technology of movie and television provides a written way to culture and a method to seek cultural implication.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can inquire about the potentially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explain cultural essence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profound cultural proposition .Once more, because of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of humanity's survival condition made by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it promotes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and shares different culture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enables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to play vital role in the aspect of exchanging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focuses more on the edge culture of minority, because anthropology discipline presents diversit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appears new essence: with the post-modernization as "the initiation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the metropolis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as well as our country uthe sinology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We have to take seriously and do
careful research about these problems .
Key Words: the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film, cultural character, cultural concept, cultural function
目录
引论.........................(1)
第一章人类学纪录片概说................(3)
第一节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3)
一、 人类学、人类学电影、人类学纪录片及影视人类学(3)
(一) 人类学.............(3)
(二) 人类学电影...........(4)
(三) 人类学纪录片..........(5)
(四)彫视人类学.............(5)
二、 人类学纪录片的分类 ..........(6)
(一) 人类学素材片..........(6)
(二) 人类学教学片..........(6)
(三) 人类学片............(7)
三、 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特点.........(8)
(一) 目的不同.............(8)
(二) 观察的方式和角度不同.......(9)
(三) 制作的方式不同.........(10)
第二节 国内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历史回顾....(12)
一、 人类学纪录片的萌芽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2)
二、 人类学纪录片的诞生、发展期(20年代初——50年代)(13)
三、 人类学纪录片的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一一)……(13)
四、 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概述......(16)
第二章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功能.......(18)
第--节人类学纪录片在表现、阐释、传播文化方面的优势(18)
一、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18)
二、 人类学纪录片在表现、阐释和传播文化方面的优势(20)
(一) 与文字记录的人类学文本相比较..(20)
(二) 与图片(照片)人类学文本相比较.(22)
第二节人类学纪录片中所体现的文化观念及文化功能…(23)
一、 人类学记录片中所体现的文化观念.....(23)
(一) 文化整体观...........(23)
(二) 文化相对观...........(25)
(三) 文化变迁观...........(26)
二、 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功能.........(26)
(-)记录、保存文化..........(26)
(二) 阐释文化意蕴..........(28)
(三) 传播、交流文化.........(35)
第三章当前人类学纪录片的新形态及文化品格.....(37)
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下的“引发电影"......(37)
一、 当代人类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37)
二、 “引发电影”一一后现代人类学的直接产物.(39)
第二节都市人类学视野下的人类学纪录片.....(41)
一、 当代人类学的转向一一都市人类学的兴起..(41)
(一) 社区研究............(42)
(二) 都市族群关系研究........(42)
(三) 都市移民研究..........(42)
(四) 都市问题研究..........(42)
(五) 乡村城市化...........(43)
二、 当下中国的都市人类学纪录片.......(43)
第三节汉学人类学回归下的人类学纪录片.....(44)
一、 我国汉学人类学的复兴..........(45)
二、 我国汉学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45)
结论.......................(48)
引论
自从美国人弗拉哈迪以爱斯基摩人作为摄影机关注的对象,并使其关注 的结果具有人类学学科意义以来,用摄影机来记录人类社会现存的基本结构 与文化形态就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从国际范围来看,尽管国外的影视人类学 相对于其他人类学的分支科学来说仍不成熟,但毕竟起步较早,且一直没有 中断,并建立了相应的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及理论方法,按人类学学科规范 摄制了几万部世界各种文化的民族志影片,建立了专门的影视人类学研究培 训中心,造就了一大批专业的影视人类学人才,而且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 平,已经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人类学与影视多媒体技术交叉的一门新兴 学科。
具体来说,1952年,德国的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成立,它被称为世界 三大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是一所国家所属的多学科的用影视手段进行 学术研究的机构;1974年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学院建立了国家人类学影视片 拍摄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收集全世界现有的人类学影视资料,成立了国 家人类学影视资料档案馆;日本大阪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也设有人类学电 影、录像研究中心,拍摄和收藏全世界的人类学影片。
除了设置人类学电影的拍摄研究机构外,世界上许多研究中心和博物馆 还积极组织发起人类学电影节,影响较大的有法国“人类学电影节”和“真 实电影节”,美国的“密德电彩节”,意大利的“国际民族学电影界”,荷兰 的“国际人类学电影节”,英国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皐家人类学研究院 国际电影节”,H本的“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等。
为了加强国际影视人类学学术交流,促进其发展,世界人类学组织“国 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在其下设了 “影视人类学委员会”。自首届国际人 类学大会( 1934年伦敦)召开到如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影视人类学在世界范 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的影视人类学研究起步更晚,但近些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云南 省社会科学院设立的“彫视人类学研究摄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 人类学研究所的“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云南大学的“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 所”等专门的研究机构,已成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垂要研究基地和中心之--。
截止2006年,中国影视人类学国际研讨会己石开5届。与此同时,中央民 族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都开设 了影视人类学的专业或课程。
在学术研究方面,这些年我国翻译的国外影视人类学方面的专著有[美] 卡尔•海德的《影视民族学》、[美]保罗.霍金斯主编:《影视人类学原理》 等。国内学者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王海龙的《人类学电影》、张江华等编 著的《影视人类学概论》邓卫荣的《影视人类学一一思想与实验》以及《彫 视人类学论文、译文和资料选编》《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 涌现出在影视人类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庄孔韶、郝跃骏、陈刚等学者。
由于影视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壮大,人类学纪录片以其丰厚独特的文化内 涵悄然融入了国际化文化语境,并在西方观念主导的纪录片领地逐渐占据了 一席之地。尽管中国的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起步较晚,而且从新中国成立以 来一直偏重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记录,但近十多年来,己经开始转向对不同族 群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记录,这一转变形成了我国新时期人类学纪录片 的整体崛起,特别是达成了与世界人类学纪录片发展的同步与合流。90年代, 我国的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可以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迄至90年代中 期,我国拍摄的人类学片或含有人类学意义的影视片,约有千余部,其数量 之多,是以前无法相比的。而且,这些片子的覆盖面极广,几乎包含了我国 所有的少数民族。”这类影片“记录了中国绝大多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重大变 化,记录了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走向。这对了解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时 期少数民族的现状与普通迁,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111 90年代以来, 相继有《端午节》、《神圣的鼓手》、《两个孤儿的故事》、《广场》、《市吉和他 的怙:人们》、《山洞里的村庄》、《八廓南街16号》、《沙与海》、《回家》、《藏 北人家》、《三节草》、《最后的马帮》、《桃坪寨我的家》、《婚事》、《空山》、《阴 阳》、《英与白》、《祖屋》、《最后的山神》、《神鹿呀,我们的神鹿》、《北京弹 匠》、《淹没》等分别在很多国家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目前•我国人类学纪录片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且大多数仅仅局限于探讨人 类学纪录片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极少量的一两篇论文浅层次 的涉及了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
111李德君《屮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閒呆展望》,《广曲尺族研究》,1992年笫4 期
本论文立足于把人类学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样式和历史记 述方式来对待,主要针对以前国内较少关注的内容,密切联系当代纪录片创 作现状、尤其是国内纪录片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具体来说,就是以人类学、 文化学以及影视学等方面的理论为依托,以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切入,从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剖析了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对人类 学、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纪录片等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当下 人类学纪录片的新趋势、新发展及其所呈现岀来的文化品格给予了较为充分 的思考。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中外影视人类学中的人类学纪录 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系统梳理与考察,努力挖掘人类学纪录片的文化内 涵,更充分地发挥其记录文化、阐释文化、交流和传播文化等方面的强大功 能,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对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某些理 论的启示。
第一章人类学纪录片概说 第一节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类学、人类学电影、人类学纪录片及影视人类学
(—)人类学(Authropology),源于希腊文的 Authropos (人)和 logia
(研究),意思是人的科学研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人类学仅指人类 体质和体形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不同种族的起源、分布、演变、形成 的自然过程进行研究的科学,广义人类学则被认为是“研究人类本身的体质 特征、类型、种族差异及其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规律的科学”(庄锡昌、孙志民:《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浙江人民岀版 社1988年版),它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等几个方面。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族群的文化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 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等,其中上要涉及三层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和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层面;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的 组织、结构、制度、习俗、语倉等;人弓口豺的关系,即人的知识、思想、 观念、信仰、人工态度、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二)人类学电影(人类学片、民族志电影)
人类学家儿乎在电影诞生的同吋就意识到了这种光与影结合的技术在 田野调查、教学研究以及保存文化模式方面具有文字所无法比拟的表现空 间。因而,“人类学电影的历史其实就是整个电影史一一特别是非虚构和文 献电影发展本身的一个部分。”[2]
人类学电影发端于19世纪末的法国,兴盛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 在美国最后成熟并获得极大的发展。近二十年來,人类学电影以其显赫的学 术成就轰动了西方学术界,渗透于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需要说明 的是,由于最早的人类学片是用电影手段拍摄的,所以人们称之为人类学电 影,电视技术问世以后,人们又把用电视技术拍摄的人类学片叫做人类学电 视片。
然而,对于“人类学电影”的理论研究则相当滞后。直到1986年出版 的《人类学辞典》中才首次出现了这一概念的词条:
“在田野工作中运用电影作为手段和工具,它是向公众传播和介绍人类 学的一种教育手段。最早可溯的经典人类学电影是罗们特•弗莱尔蒂的《北 方的拿挪克人》。……” [31
美国人类学家卡尔•海德在他的专著《人类学电影》中对这一概念做了 如下解释:
理想地讲,人类学电影是用受过人类学专业训练的视界使摄影者把艺术 和技术综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海徳认为人类学电影包括两大部分,即摄影学和人类学。摄影家必须用 人类学或科学的视角來思考、表现;同时,人类学家的思考则必须符合电影 表现手段和视觉表现的要求。⑷
在我国第-部公开出版的影视人类学专著《影视人类学概论》一书中, 将“人类学影片”的定义为:“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 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 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这个定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是人类学理论 * &
121壬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41页
131夏洛特•西莫尔一史密斯《人类学词典》第98页,G • K.豪尔出版公司,新泽四, 1975 年版(Charlotte Seymour-Sm i th, Diet i onary of Anthropology. 98. G • K. Ila 1 I
& Co. Totowa, New Jersey,! 975
141 K尔・G •黑徳尔《人类啓电影》第4-3页,徳克萨斯人学击版fl: 1976年版.Karl
G. Ileider, Ethnographic Film.p. 4,5,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6
原则的指导,这种指导构成人类学片的灵魂和决定它的本质,离开这种指导 就不可能拍出人类学片;第二是形成人类学片过程使用的方法和这个过程包 括观察研究和拍摄制作的全过程;第三是成果的表述形式。如果略去前两层 不谈简单地给出~个定义,可以把它定义为:人类学片是人类学观察或研究 成果的形象化表述。或者定义为:人类学片是记录和传递人类学观察或研究 成果的影视片。”⑸该书还将人类学影片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人类 学片是指经过后期的剪辑加工、编辑制作的完成片;广义的人类学片不仅包 括成片,同时还包括仅仅拍下来,并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素材片在内。
(三) 人类学纪录片
在英语里,西方国家对人类学纪录片有若干种不同的称呼。一般称为 Anthropologic Documentary (人类学纪录片)> 或 Ethnologic Documentary (民 族学纪录片)。也有的人把其中单纯记录某一民族的文化现象,但很少或不 加任何解释和评价的影片称之为Ethnographic Documentary(民族志纪录片)。 这些不同的命名多少有些差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可以兼 容,而且主要是在人类学界使用。影视界一般把这类影片通归于纪录片,仅 仅认为它是纪录片中的一类,并没有赋予它比一般纪录片更多的含义。
人类学纪录片的概念是近几年才见诸于我国一些理论研究刊物上的,学 术界对它的内涵还没有形成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学纪录片应该是 科学成果与艺术形式的完善结合,是人们运用影视手段、旨在研究人类学和 体现人类学研究成果而拍摄的纪录片。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其-从目的来看,是为了研究人类学和体现人类 学的研究成果,这是人类学纪录片的本质;其二从工具来看,影视手段是表 达人类学研究内容的重耍媒体;其三从内容来看,人类学纪录片的内容是人 类学研究和人类文化研究,它包括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人种繁衍、 组织规则、宗教信仰、社会结构、文化模式等等。
(四) 影视人类学(TW译作影像人类学)
当人类学片的创作和研究达到较高的程度后,影视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 的学科就诞空了。
影视人类学作为学科名称,现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通行开來,但究竞什
⑸张江华、李徳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社会科了文献出版补2000年版,第25-26 页
么是影视人类学,至今还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在英文中,彫视人类学叫 做Visual Anthropology,可以理解为“可视的人类学”,或者“形象化的人 类学”。1985年,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埃 森•巴列克西先生应邀来我国访问,将这个术语介绍过来。1988年于晓刚等 撰写的论文《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云南社会科学》1988 年第四期)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在张江华、李德君的撰写的《影视人类学概论》中对影视人类学的定义 作了如下界定:“影视人类学是以人类学研究中应是手段的应用方式及其表 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手段在人类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质、应用规 律,以及人类学片的特征、分类和制作方法的人类学分支学科。” 16]
二、人类学纪录片的分类
按照影视人类学家格瑞欧的分类方法,人类学纪录片大体可分为以下三 类:
(一) 提供研究用的纪录片断,也称人类学素材片。这类影片数量最大, 也最珍贵。它包括只用一个镜头拍摄的一个完整过程,像制陶、打制器具、 舞蹈等,也包括人类学家利用较长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记录。 他们认为未经剪辑的文献中包含着成片所不具备的信息,这些素材,可以提 供给人类学家研究,更重要的是保存下來留给后來人。目前世界三大影视人 类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德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就建立了人类学大百科全 书影视卷,收集全世界各类民族的影视素材。在进行影片素材搜集的时候,
“主要搜集一题一片,以关注物质生产为主,主题明确、结构简明、内容直 口、不强调影片的艺术性,只看重不同來源的影视片的资料价值”。⑺
人类学素材片的价值在于,首先,它没有拍摄者的主观介入和主观设计。 其次,它充分保存了现场的原始状态,没有把当时拍摄者尚不理解,或用当 时的理论无法解释的信息过滤掉,从而完整、全面地保存客观事物的原貌, 因此,后人可以从中读解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在人类 学的研究中,此类人类学素材一向很受重视,貝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二) 用于人类学课程的教学片。般是指那种只剪去素材中冗杂的部
161张江华、李德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补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⑺宙亮中、张壯文、杨志伟《民族志电彫及理论体系的幵创z作一一 k尔•海徳的< 影视民族学导读〉》
[OL] http//址网换替 cn/yinyong/visualanthropology/article 2005 12_ 16 5323 htm 1
分,经过粗编后的纪录片。这类纪录片虽对素材经过剪辑加工,但依然保留 着原始资料的性质,未加入摄制者的任何见解。美国人类学纪录片制作者保 罗•霍金斯(Paul Hockings) 1968年在爱尔兰农村摄制的《村庄》就属于 这种类型。该片长70分钟,虽然只使用了原始素材的1/13,但展现在观众 面前的,仍然是没有摄制者观点介入的当地生活实景写照。全片没有解说, 只有少量字幕,用来翻译片中人物说的爱尔兰语。此外,像美国人类学家卡 尔•海德摄制的表现了两类不同达尼人房屋建筑过程的《达尼人的房屋》; 英国人约翰•马歇尔摄制的展示卡拉哈里布须曼人原始的医疗仪式的《昆布 须•曼的仪式舞》,也属于这类供教学使用的人类学纪录片。
(三)供电视台播放或学术交流用的人类学片。这类人类学纪录片加入 了制作者的观点,是制作者按照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素材进行剪辑和加工 而成的,结构较完整。一定程度上说,这-•类人类学纪录片是摄制者对所拍 摄的文化事象所做诠释的结构性再现,或者说是摄制者对所反映的客观文化 的主观再现。在这类人类学纪录片的制作中,运用相同素材,根据不同的需 要,常可以成功地剪辑出不同类型的人类学纪录片。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最 后的山神》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最后的萨满》这两部纪录片,前期拍摄在一 起进行,所获素材相同,后期制作是从完全相同的素材中剪辑出来的。前者 按照制作者自己对鄂伦春族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衰落及其残存影响的感受和 理解,用影片表现了萨满教在鄂伦春族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在鄂伦春族群众 心理上的历史积淀,生动真实而富于人情味,在1993年亚广联年会上获奖; 后者则详尽、客观地展示了萨满祭祀仪式,包括萨满所穿法衣,使用的法器, 祭祀程序和活动细节等完整段落,为研究鄂伦春萨满教的现状提供了丰富可 信的资料,1994年获选参加在H本举行的世界萨满教学术讨论会。沁
意大利学者保罗•基奥齐在《民族志影片的功能和战略》一文则对民族 志影片进行分析、归纳,将其分为三大类:
第-类是作为保存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的一种手段的民族志电影;
第二类是作为交流工具的民族志影片,“这些影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使 研究的成果得以传播,而且它能使人们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便可以有力 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
第三类是作为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电影,“人类学家必须承认世上存在
181参见张江华、李徳君等替《影视人类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着可以替代文字的多种解释方法,电影则必须成功地创造出能够反映人类学 思想的表达方式”,“从研究手段的角度來说,可以把未曾了解和仅凭视觉难 以理解的事物先拍摄下來,然后再进行研究”。⑼保罗•基奥齐的分类很好 地说明了民族志影片创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理念,第一类和第三类的民族志 电影在理念上是一致的,它们是记录和保存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化,但 是这种由人类学家拍摄的民族志影片往往会局限于自己的科学研究,随后便 被束之高阁。正如埃米莉•德•布里加德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将自己囿 于科学家拍摄的片子的范畴,我们的民族志电影史会显得比其原貌更为贫 乏”。民族志影片要寻求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研究人类学的专 家和学者,而必须着眼于广大的受众,超越“概念化的论文式表达”,用在 “学术规范下的'电影化'表达”,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人类学思想传 达给广大的普通受众」⑻这就是保罗•基奥齐所说的作为交流工具的民族志 影片,它可以使人们通过观看这种影片认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 态,从而达到传播人类学思想的目的。保罗•基奥齐在这里所谈及的虽然是 民族志电影,但也适用于人类学纪录片的分类。
三、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美国学者艾拉•阿布拉姆斯首次把人类学与纪录片联系起来,他认为“纪 录片开始时是人类学的分支,纪录片与人类学的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 们的关系是文化的相比性/相关性。”〔山所以,“人类学因运用纪录片而取得 了革命性的进展,纪录片也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拍摄方 式。” a
可见,纪录片与人类学纪录片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纪录片是人类 学纪录片的母体,人类学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纪录片与人类学纪录片是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然而,人类学纪录片作为i种以学术眼光収材和打造的 特殊纪录片,与一般纪录片又有着不同之处:
(-)冃的不同。一般纪录片以审美为目的,是以影片本身所具有的艺
⑼[意]保罗•基奥齐文,梦兰译.民族忑影片的功能和战略[J].民族译丛,1994, 2 "0|郝跃骏《人类学电影的信息传递方式》,《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论文 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11,1 1998年7月2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报告
1121任远、彭国利编苦《世界纪录电影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补】999年版,第235 页,第235页
术魅力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比较关注拍摄对象的不寻常遭遇或变化, 注重事件过程和现象的展示,而很少关注事件背后的文化背景。人类学纪录 片的出发点是人类学,它的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入的了 解自己的文化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因而人类学纪录片不仅要表现主要人物和 事件,更强调人物和事件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
英国皇家人类学电影学会会长苏珊纳曾将人类学纪录片与国家地理杂 志、探索发现频道所拍摄的纪录片进行了比较,认为“国家地理杂志、探索 发现频道等在娱乐、科教的同时谋求盈利,他们是以一种好莱坞式的工业化、 商业化的模式去制作纪录片的”;“人类学纪录片的价值不在于商品和盈利, 而在于资料的存储特性。人类学纪录片更像是图书馆里封存已久,供专家、 学者们参考取证的书籍……”也就是说,人类学纪录片根本不需要猎奇, 不是单纯展示诱人的异域风光、光怪陆离的神秘仪式,它需要的是以科学的 方法来观察、并记录我们这个正在变化的时代中那些文化现象和人类的行为 方式,是人自身真实的生存处境的再现,它直射人的内心、人的精神意识状 态、人的思想和信仰。
(―)观察的方式和角度不同。
一般的纪录片往往是以编导者的视角来观察被拍摄对象的,这种外来者 的目光充满着对陌生世界、陌生文化的猎奇,通常采取一种居高临下式的俯 视态度;而人类学纪录片由于其科学性的要求,使其对被摄对象的观察必须 尽可能地贴近,尽可能地准确。因而,在人类学纪录片的拍摄视角上,不同 于一般纪录片的单一视角,而是采取"本位视角"(emic perspective)或 “他位视角”(etic perspective)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所谓本位视角就 是研究者要摒弃自我的主观认识,尽可能地从当地人的视角区理解文化,并 把被研究者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所谓他位视角则是文化外来者的 观察角度,要求研究者能以比较和历史的观点,能够以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来剖析异己的文化。
1966年,美国人类学家约翰•阿代尔和沃思釆取了本位视角让八位纳瓦 霍印第安人拍摄了 20部人类学纪录片(其中发行了 10部),让他们以自己 的理解和供界观去展示他们自己文化的本质性的东西。这是一次有效的运用
冷淞•守望纪录片的精神家园一一访英国呈家人类学电影学会会氏苏圳纳[J], ' I1 国电视,2006, 11
“本位视角”观念来制作人类学电影的范例,亦被称作是用文化持有者内部 的眼界创制人类学电影的一次革命性的发展」⑷与此同时,在对这些影片的 研究分析过程中,他们从纳瓦霍印第安人的行走和身体习惯性动作中发现了 该民族特有的文化沟通意识。如《纳瓦霍银匠》一片用了 15分钟表现银匠 来回走动寻找原材料,而只有了 5分钟表现他清除锈斑和完成银器制作的活 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纳瓦霍印第安神话中关于行走的主题是最突出的原 因。其次是眼神交流。纳瓦霍人一般在面部没有完全遮盖的情况下,会尽量 避免直接的眼神交流,这一点在这部影片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它反映了该 民族独特的文化沟通方式。
我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段锦川的《八廓南街十六号》( 1996年)是将“本 位视角"和“他位视角”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影片以敏敏词换替敏敏词换替八廓街上的居 民委员会不断调解来投诉的各种小案件,反映了投诉者、被告者和调解者三 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拍摄方式上,本片始终固守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以 人物的自然流动为主要观察与记录的对象,人为的操纵被减到最低的程度。 其中所使用的“本位视角”使现场流动的人、事、物得以原生态的传达出來, 而拍摄者的“他位视角”又体现出犀利的观察与分析,该片获得了 1996年 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三)制作的方式不同。
人类学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它要求人类学家必须深入到 所要研究的族群中,与研究对象保持融洽的关系,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该 族群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模式,这种调查研究方法被称为“田野工作”。相对 于一般的纪录片,拍摄人类学纪录片一般也都应该经历长期的田野调查过 程,人类学家都要在当地生活半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并且要融入当地文 化,掌握当地语言,以便于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与现实生活状况。例如世界 著名纪录片大师弗拉哈迪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一片前后,就在爱斯基摩 人居住区居住了 11年之久;为了拍摄萨摩亚人的生活,在他们的部落呆了 一年零九个月;为了拍爱尔兰人的生活,他又深入其部落生活了一年半。其 后的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密德和贝特森也是在巴厘岛生活了很多年后才完 成了六部人类学纪录片。
我国纪录片导演季丹、沙青共同完成的人类学纪录片《老人们》,是他
1141参见干.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们从1994一一1997年长居敏敏词换替日喀则生活而拍摄完成的。季丹在接受TW 著名影视人类学学者王慰慈的信件采访时曾这样写道:“为了避免外来人的 先入为主和过盛的好奇心,我带着超8家用摄像机,像一个回乡的人那样住 进了村子。一边学习他们的语言,一边沉浸在悠缓的村子的时间里,一点一 滴的融入那里的生活。然后,以一个开放的视角开拍o w [15]如此看来,人类 学纪录片的创作者只有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拍摄对象,融入他们的生活,才 能确保影片的真实性,并准确地传达出其文化内涵。
此外,很多人类学纪录片本身就是有人类学家拍摄的,或有人类学家参 与拍摄的。拍摄中有人类学家的参与,可以使拍摄者更专业地接近现场,更 好地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记录下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从而使人类学 纪录片具备人类学价值。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曾经指岀:“对于深入某种 土著环境并用摄彩机记录异国风情来说,人类学家是最合格的,甚至是唯一 合格的,因为这样摄影机后面的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就具有更直接的关系了。” 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庄孔韶也认为:“影视人类学作品是建立在对族群文 化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它能表现出潜藏在文献性资料中的一些人类学的知识 与意义。电视图像虽然拥有文化展示的独有特点,但尚不能代替人类学的全 部研究要求,一个中肯的说法是,拍摄的题材一定是在人类学家例行的田野 工作与深思熟虑之后诞生的» " [,7]作为人类学家的庄孔韶自己就拍摄过《端 午节》(编导和制片人,英文版录像带,美国1992年玛格瑞特米德电影节入 围片)、《水漫三峡》(1997)、《怀想——北京"新疆街”的时空变迁》(1999)、 《我妻我女》(2000)、《虎日》(2002)等人类学纪录片。
我国的人类学纪录片《山洞里的村庄》拍摄者郝跃骏本身也是研究人类 学的,这部片子把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过程直接拍摄卜来,没有采访,没有 话筒,完全通过人类学的描述,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1996 年,当云南省境内最后一支国营马帮行将解散的时候,郝跃骏又选择这支马 帮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在两年的时间中,他多次跟随马帮翻越高黎贡山, 其间他们一起经受了生死的考验,完成了优秀的人类学纪录片《最后的马 帮》。
1151王慰慈.人陆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与现状[EB/0L].湘里妹f沖术论坛,2005-10 —19
1161转引自陈刚:《人类洋纪录片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当代电影》2002年第3期
V】庄孔紹主编:《人类洋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73页
需要说明的是,人类学家参与记录片的拍摄,只是人类学纪录片拍摄的 较高要求,本论文涉及到的人类学纪录片范围较广,它还包括了采用人类学 视角或具有人类学内涵,但不一定有人类学家参与完成的人类学纪录片。
第二节国内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历史回顾
西方的纪录片是随着电影一起诞生的。而人类学家几乎是在纪录片出现 的同时,就把摄影技术引进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之中。
一、人类学纪录片的萌芽期(19世纪末一一20世纪初)
视觉人类学的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1895年法国病理学家雷诺是拍摄人 类学纪录片的第一人。他在摄影家马雷及助手的帮助下拍摄了塞内加尔的沃 洛夫妇女手工制陶的过程。雷诺率先系统地把电影运用于人类学,认为如果 将拍摄下来的西非人的各种运动姿态与欧洲人运动的片子进行比较研究,可 以建立起种族进化的谱系,就像其他的科学家使用显微镜作研究,人类学家 借助影片可以对不同种族进行比较研究。为此,他拍摄了反映沃拉夫人、富 拉尼人和迪尔拉人的妇女和男人爬树、蹲和走等运动的人类学纪录片资料, 对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做岀了积极的贡献。
1898年,英国人阿尔弗雷德•科特•哈登在对托雷斯海峡所作的一次民 族志考察中,拍摄了第一部“田野”人类学纪录片。现在仅存的几分钟的影 像资料展现了三个男性跳舞的场面和一次生火过程。此后,在哈登的鼓励下, 许多人类学家都把摄影机带入田野。澳大利亚学者博德威•斯宾塞曾于1901 年和1902年两度拍摄了共700英尺的有关土著居民生活的电彫胶片,这些 胶片至今仍被收藏在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哈登的同事鲁道夫•派克也曾于 1904年和1907年在新几内亚和西南部非洲的田野作过拍摄,他拍摄的主要 内容是女孩提水、小孩做游戏以及男人用黑曜石剃刀刮胡子等土著社会的日 常生活。但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曝光不足、镜头松动等),近半数的影像资料 没能冲洗出来。此后,从1903——1918年间,比沃斯科甫考察队、汉堡南 海考察队以及加斯顿•梅里埃、爱德华•科蒂斯、马丁、奥萨•约翰逊等学 者分别赴婆罗洲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塔希提岛、所罗门群岛等 地区拍摄过反映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和习俗的影像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此期创作的这些影片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纪录 片,只是一些简单的资料片,因为在当时的人类学家们的眼中,摄影机仅仅
是一种记录视觉或搜集资料的工具而己。
二、 人类学纪录片的诞生、发展期(20年代初一一50年代)
1922年,由美国人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被 公认为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影片通过哈德逊湾地区一个名叫纳努克 的爱斯基摩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描写,表达了弗拉哈迪对现代文明 入侵之前的淳朴而纯粹的人性之美的赞赏。他曾这样写道:“白种人不单破 坏了这些人的人格,也把他们的民族破坏殆尽。我想在尚有可能的情况下, 将他们遭受破坏之前的人格和尊严展现在人们面前。我执意要拍摄《纳努 克》,是由于我的感触,是出自我对这些人的钦佩,我想把他们的情况介绍 给人们[181弗拉哈迪的拍摄是具有“抢救文化”意义的,他用纪录的方式 反映了一种即将逝去的文化风貌和。拍摄中,他还将拍好的胶片放映给纳努 克本人和他一家人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回忆已经失传了的某些生 活细节。这种“参与摄影机”和“反馈”的方法,给后来的人类学电彩尤其 是真理电影以很大的启示。
其后,人类学电影在美国有了极为显著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的 人类学家格雷格利•贝特森和哥伦比亚大学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密德的人 类学纪录片拍摄活动。他们都在新几内亚做田野工作多年,完成了大量的文 字人类学著作。1936——1939年间,密德和贝特森在一个巴厘人的小村庄一 起从事人类学研究工作。这次研究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们用摄影手段来弥补了 早期工作中单纯用文字记录的不足:通过可视性的图像使过去用文字进行的 抽象化分析变得更加丰满,对人类行为的描述更加广泛、生动。在此期间, 他们摄制了 2万2千英尺的影片,后来剪辑成了六部人类学电影,其中《一 个新儿内亚婴儿的出生》《巴厘和新儿内亚儿童的抗争》《一个巴厘人的家庭》 《巴厘岛的阴魂附体与舞蹈》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类学纪录片的经典之作。
三、 人类学纪录片的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
二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殖民地纷纷独立。探索 酋民地土著社会、文化这一工作似乎失去了意义,人类学这一深具殖民色彩 学科的命运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凹应,人类学者致力于挖掘研究的纵深,努 力将他们对文化、社会及其关系的研究提升到哲学的层面,加重分析力度,
1181 (美)埃里克•巴尔诺苦,张徳魁等译:《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年版,第42-43页
以别于此前人类学较浓郁的描述色彩。在方法论上,则坚持继承马林诺斯基 创下的“参与观察法”,并将深人的田野作业作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来 源的基本点。由于研究者切入的角度和所关注问题的差异,二战以来发展出 的人类学理论流派众多,包括结构主义、新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结构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派、实践论、反思人类学等等,异彩纷呈。它们虽有 互相消长之势,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的范式,没有因一时的互相 批评而互相取代,反而是在批评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 自获得自我生存的空间。
伴随着便携式摄影机以及同期录音设备的发明,战后的人类学电影逐步 摆脱专家解说与画面例证相结合的古典范式的束缚,发展出全新的形式:真 实电影和观察电影。
由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领头的真实电影则具革命性的创新意义,他以 电彩作为触媒,架设影片制作人与拍摄对象之间沟通的桥梁,致力于揭示研 究对象的主观世界,并对“分享人类学”提出了展望。
让•鲁什将纪录片作为研究人类学的工具,不但推动了欧洲人类学纪录 片的创作,更以人类学的观念影响了纪录片的摄制一一真实电影。真实电影 非常重视拍摄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纪录片创作者要主动参与到拍摄过程中 去,从而挖掘对象世界的潜在本质。1953年,让•鲁什以人类学纪录片《疯 狂祭司》蜚声人类学电影界,一举成为著名的人类学纪录片大师。1957年, 他创作了另一部深具影响力的作品《我是一个黑人》。在这部影片中,他以 叙述的手段来处理传统的人类学主题,并将其人物的生活及扮演的角色给予 了出色的视觉展现。他于I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是纪录片发展史上的 一座丰碑。影片记录了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的生活与思想状况。拍 摄者与被拍摄者的近距离互动、参与和反思的精神在此片中表现得非常充 分。这部片子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对被摄者的釆访來激发他们内心 的真实,也是真实电影的主体思想;第二部分将获得的素材回放给被摄者, 并将他们对素材的批评、意见拍摄F来。最终,这些评论与制片人鲁什和莫 兰的拍片感想一起构成影片的结尾。对于《夏日纪事》的开拓性意义,国内 的人类学者庄孔韶先生认为,“它超越了认定'真实’的单向把握和超越了 认定主位-一客位的简单沟通思想,肯定了人类学家以影视手段对文化建构 的作用以及表现了人类学家、摄影师共同对人性、伦理、价值、政治、权力
的关注”。
[19]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电影制作者开始反思人类学电影的客
观性问题,他们意识到“摄影机也会说谎”。摄影机只是个工具,彩片的拍 摄和后期的编辑过程都带有制作人的主观色彩。⑵]
如何降低人类学电彩的主观成分,使之更富客观性,成为摆在人类学电
影人面前的一大问题。观察电影就是一个在此背景下发展出来的具体实践。
观察电影表现出对事件本身的尊重,影片的展开以事件本身的发展为线索。 影片制作人及摄影机的“隐身”和对镜头前发生事件的“全知”是观察电影 力求达到的两个基本目标,成功的观察电彩总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它把人类学电影带出古典彩片以作者论点为核心的封闭空间,提升到了一个
新的境界。
在这样的指导规范下,人类学电影人拍岀了一些非同寻常的彫片。譬如, 安莱•金拍摄的《一对夫妇》(1969)表现隐私的情感痛苦的场景,观众并没 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又如罗伯特•杨的影片《在冬季的冰雪营地》(1968) 中,爱斯基摩人似乎根本就无视(Robert Young)的摄彩机。
观察电影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但进人70年代后,人类学电影 人开始对其进行反思,使摄影机“隐身”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电影观念受到质
疑。
在密德和贝特森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美国的人类学电影沉寂 了近二十年,在五、六十年代它又再度兴起,其中以哈佛大学和马绍尔一家 联合组织的对南非布须曼人进行研究的探险队的贡献尤为卓著。他们拍摄了 大量的人类学影片,如《猎手们》(1956)、《死鸟》(1961)、《努尔人》(1970)、 《沙河》(1974)以及其他的“新布须曼系列”。这些人类学摄影者及他们摄 制的影片对当代人类学电影影响极大,后被理论研究者们称为“哈佛运动” 和“哈佛学派”。
此外,德国、英国、H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类学纪录片的 创作在60年代以后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国哥廷根电影研究所的“电影 百科档案”资料馆中,藏有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所拍摄的人类学片有儿千部, 其屮大多数都是50-—70年代的。从表现的题材来看,80年代以前的人类
1191庄孔紹:《文化与性灵》,湖北教育出版2001年版,第126页
1201任远、彭国利编若《世界纪录电影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35 页
学纪录片主要是抢救和保存即将消失的物质文化;90年代以来则发生了一些 变化,即从抢救拍摄将要消亡的物质文化逐渐转为拍摄社会变迁中的人物的 心灵、命运的变化上,如德国的《处于两种文化间的新西兰萨摩亚人》,美 国拍摄的《喜马拉雅牧民》,法国拍摄的《阳光下的阴影》,爱沙尼亚拍摄的 《父亲、儿子和神圣的索鲁姆》,拉脱维亚拍摄的《在河边》等等。这些影 片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变迁上,充分反 映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不同文化之间 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潮流。
四、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概述
尽管我国的人类学纪录片创作是近几年才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在 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学家凌纯声就将影视技术应用到调查实践中。他在参加 中央研究院对湘西苗族瑶族地区调査时,用摄影机拍摄、记录了当地民族的 文化和生活风貌。受当时国际通行理论的影响,凌纯声只是将影视作为记录、 保存文化“真相”的一种手段。他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求真,欲知苗族 生活之真相,非借用标木影片不足以表现。多方采购标本及摄制影片,正所 以求其真,而保存其文化之特质也之后,凌纯声等人在云南梅南调查 中继续用影视手法拍摄了反映调查对象社会文化风貌的民族学资料片。 然而,我国真正以电彫技术手段参与民族学工作,搜集少数民族的形象资料, 制作成具有人类学性质的影片开始于1957年,而且是党和政府所领导的一 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一一 “抢救落后”。这种所谓“抢救落后”的行动 就是要把少数民族即将消失的前资本主义的原来面貌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下 来,其目的是:一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少数民族原來所处的社会发展阶 段的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民族地区跟上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势的发展;二是通过抢救性调查获取大量第一手民族 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恣)此期拍摄的影片当时被定名为“中国少数民族 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共21部。主要有《黎族》、《凉山彝族》、《额尔古纳 河畔的鄂温克族》、《苦聪族》、《独龙族》、《敏敏词换替的农奴制度》、《景颇族》、《赫 哲族的渔猎生活》、《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等》。 它们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行将消失的社会历史形态、传统
1211干•建比:《中国比族学史》(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79 -181页
1221张江华、李徳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补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5 页
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正在迅速变化的现实生活。在拍摄方式上的共同特 点是:完整的田野调查、大量的旁白、详细的分镜、安排式的再现技巧。尽 管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些影片从今天的角度看存在着某些问题,但它却为紧 急地保存了早期人类生存的面貌,抢救记录了正在消失的一批民族文化资 料。比如母系组织向父系制度发展的演变过程、家庭婚姻的发展与变化、私 有制度与奴隶制度的产生等,都可提供观赏和研究使用。它存在的价值就如 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随着时间的流逝,针对人类学、民族学、 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国际外交等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影 像资料,同时这些影片已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资 产。
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类学彩片的拍摄处于停滞阶段。到 了八十年代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界展开了彩视人类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探讨 影视人类学的性质、拍摄原则、人类学调查与拍摄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吸收 国外先进的影视人类学理念,因而人类学影片在制作理念等方面与六十年代 有了迥然不同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为拍摄人类 学影片的主力军,共拍摄了几十部人类学影片。1983年,中央民族大学也开 始进行人类学片的拍摄,由文化学者胡振华教授主持拍摄了《柯尔克孜族》 10集系列片,1985年文化学者刘保元拍摄了《白裤瑶》,庄孔韶教授在深入 川野调杳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带领学牛在闽、鄂一渝地带拍摄人类学 彩片素材,其中在福州拍摄的《龙舟节》已经在国内和美国出版。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人类学纪录片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 创作人类学纪录片的优秀人才,如庄孔韶、康健宁、高国栋、王海兵、孙增 出、段锦川、梁碧波、王小平等,他们创作的人类学纪录片《沙与海》、《藏 北人家》、《深山船家》、《两个孤儿》、《甫吉和他的情人们》、《走进独龙江一 一独龙族的生
公司宣传片拍摄-版权信息
公司宣传片拍摄-
虚拟演播室拍摄 三维动画制作 MG动画制作 影视视频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公司宣传片拍摄 天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王顶堤商贸城58众创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津ICP备14005706号-1

友情链接: 赚客吧 企业广告片拍摄 活动策划 企业宣传片制作 年会活动策划 广告片拍摄制作 动画制作 多媒体企业展厅 影视视频拍摄制作 广告策划公司 MV拍摄制作 企业宣传片制作 天津活动策划 设计制作公司 虚拟演播室 中国家居网 短视频运营 动画制作公司 广告片制作公司 活动拍摄 VR拍摄